Glossary and Vocabulary for Buddhism Series 5 - Buddhist History 《佛教叢書5-教史》, Section 3 Worldwide - Chapter 4: 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m i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第三篇 世界篇 第四章 歐美佛教簡史
Corpus Vocabulary Analysis
Contents
Frequencies of Lexical Words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Example Usage |
---|---|---|---|---|---|
1 | 21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歐美佛教簡史 |
2 | 21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歐美佛教簡史 |
3 | 204 | 在 | zài | in; a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4 | 204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5 | 204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6 | 204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7 | 204 | 在 | zài | in; bhū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 | 112 | 一 | yī | on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9 | 112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0 | 112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 | 112 | 一 | yī | first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2 | 112 | 一 | yī | the sam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3 | 112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4 | 112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5 | 112 | 一 | yī | Yi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6 | 112 | 一 | yī | othe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7 | 112 | 一 | yī | to unif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8 | 112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9 | 112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0 | 112 | 一 | yī | one; eka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1 | 93 | 八 | bā | eight | 一八六七年 |
22 | 93 | 八 | bā | Kangxi radical 12 | 一八六七年 |
23 | 93 | 八 | bā | eighth | 一八六七年 |
24 | 93 | 八 | bā | all around; all sides | 一八六七年 |
25 | 93 | 八 | bā | eight; aṣṭa | 一八六七年 |
26 | 76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27 | 76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28 | 76 | 為 | wéi | to be; is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29 | 76 | 為 | wéi | to do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30 | 76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31 | 76 | 為 | wéi | to govern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32 | 75 | 及 | jí | to reac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3 | 75 | 及 | jí | to attain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4 | 75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5 | 75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6 | 75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7 | 75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8 | 75 | 及 | jí | and; ca; api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39 | 74 | 年 | nián | year | 宋大明二年 |
40 | 74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宋大明二年 |
41 | 74 | 年 | nián | age | 宋大明二年 |
42 | 74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宋大明二年 |
43 | 74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宋大明二年 |
44 | 74 | 年 | nián | a date | 宋大明二年 |
45 | 74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宋大明二年 |
46 | 74 | 年 | nián | harvest | 宋大明二年 |
47 | 74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宋大明二年 |
48 | 74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宋大明二年 |
49 | 73 | 於 | yú | to go; to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50 | 73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51 | 73 | 於 | yú | Yu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52 | 73 | 於 | wū | a crow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53 | 59 | 他 | tā | other; another; some o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54 | 59 | 他 | tā | o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55 | 59 | 他 | tā | th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56 | 59 | 他 | tā | ṭh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57 | 59 | 他 | tā | other; any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58 | 56 | 與 | yǔ | to giv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59 | 56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60 | 56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61 | 56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62 | 56 | 與 | yù | to help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63 | 56 | 與 | yǔ | fo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64 | 55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埃及等地 |
65 | 55 | 等 | děng | to wait | 埃及等地 |
66 | 55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埃及等地 |
67 | 55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埃及等地 |
68 | 55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埃及等地 |
69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to set up | 成立 |
70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succeed | 成立 |
71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an idea as correct | 成立 |
72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grow up to be self-supporting | 成立 |
73 | 52 | 也 | yě | y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74 | 50 | 美國 | měiguó | United States | 鈴木大拙在美國各地努力講學 |
75 | 42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76 | 42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77 | 42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78 | 42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79 | 42 | 並 | bīng | Taiyuan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80 | 42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81 | 42 | 一九 | yījiǔ | Amitābha | 一九 |
82 | 41 | 佛學 | fóxué | academic study of Buddhism; Buddhist philosophy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83 | 41 | 佛學 | Fóxué | Buddhology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84 | 41 | 佛學 | fóxué | study from the Buddha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85 | 40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6 | 40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7 | 40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8 | 40 | 人 | rén | everybody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9 | 40 | 人 | rén | adul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90 | 40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91 | 40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92 | 40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93 | 40 | 德國 | déguó | Germany | 是德國第一位佛教出家人 |
94 | 38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95 | 38 | 以 | yǐ | to rely on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96 | 38 | 以 | yǐ | to regard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97 | 38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98 | 38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99 | 38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00 | 38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01 | 38 | 以 | yǐ | Israel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02 | 38 | 以 | yǐ | Yi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03 | 38 | 以 | yǐ | use; yogena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04 | 38 | 協會 | xié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巴利聖典協會 |
105 | 38 | 協會 | xiéhuì | to meet | 巴利聖典協會 |
106 | 38 | 研究 | yánjiū | to research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107 | 38 | 研究 | yánjiū | to consider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108 | 37 | 中 | zhōng | middl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9 | 37 | 中 | zhōng | medium; medium sized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0 | 37 | 中 | zhōng | Chin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1 | 37 | 中 | zhòng | to hit the mark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2 | 37 | 中 | zhōng | midda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3 | 37 | 中 | zhōng | insid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4 | 37 | 中 | zhōng | during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5 | 37 | 中 | zhōng | Zhong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6 | 37 | 中 | zhōng | intermediar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7 | 37 | 中 | zhōng | half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8 | 37 | 中 | zhòng | to reach; to attai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9 | 37 | 中 | zhòng | to suffer; to infect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20 | 37 | 中 | zhòng | to obtai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21 | 37 | 中 | zhòng | to pass an exam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22 | 37 | 中 | zhōng | middl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23 | 36 | 六 | liù | six | 一八六七年 |
124 | 36 | 六 | liù | sixth | 一八六七年 |
125 | 36 | 六 | liù | a note on the Gongche scale | 一八六七年 |
126 | 36 | 六 | liù | six; ṣaṭ | 一八六七年 |
127 | 35 | 會 | huì | can; be able to | 國際佛教會 |
128 | 35 | 會 | huì | able to | 國際佛教會 |
129 | 35 | 會 | huì | a meeting; a conference; an assembly | 國際佛教會 |
130 | 35 | 會 | kuài | to balance an account | 國際佛教會 |
131 | 35 | 會 | huì | to assemble | 國際佛教會 |
132 | 35 | 會 | huì | to meet | 國際佛教會 |
133 | 35 | 會 | huì | a temple fair | 國際佛教會 |
134 | 35 | 會 | huì | a religious assembly | 國際佛教會 |
135 | 35 | 會 | 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國際佛教會 |
136 | 35 | 會 | huì | a national or provincial capital | 國際佛教會 |
137 | 35 | 會 | huì | an opportunity | 國際佛教會 |
138 | 35 | 會 | huì | to understand | 國際佛教會 |
139 | 35 | 會 | huì | to be familiar with; to know | 國際佛教會 |
140 | 35 | 會 | huì | to be possible; to be likely | 國際佛教會 |
141 | 35 | 會 | huì | to be good at | 國際佛教會 |
142 | 35 | 會 | huì | a moment | 國際佛教會 |
143 | 35 | 會 | huì | to happen to | 國際佛教會 |
144 | 35 | 會 | huì | to pay | 國際佛教會 |
145 | 35 | 會 | huì | a meeting place | 國際佛教會 |
146 | 35 | 會 | kuài | the seam of a cap | 國際佛教會 |
147 | 35 | 會 | huì | in accordance with | 國際佛教會 |
148 | 35 | 會 | huì |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 國際佛教會 |
149 | 35 | 會 | huì | 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 國際佛教會 |
150 | 35 | 會 | huì | Hui | 國際佛教會 |
151 | 35 | 會 | huì | combining; samsarga | 國際佛教會 |
152 | 34 | 弘法 | hóngfǎ | Dharma Propagation | 敘述佛陀一生弘法的經過 |
153 | 34 | 弘法 | hóngfǎ | to propagate Buddhist teachings; to promote the Dharma | 敘述佛陀一生弘法的經過 |
154 | 34 | 將 | jiàng | a general; a high ranking offic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55 | 34 | 將 | jiāng | to progress; to transmit; to convey; to sen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56 | 34 | 將 | jiàng | to command; to lea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57 | 34 | 將 | qiāng | to reques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58 | 34 | 將 | jiāng | to bring; to take; to use; to hol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59 | 34 | 將 | jiāng | to support; to wait upon; to take care of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0 | 34 | 將 | jiāng | to checkmat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1 | 34 | 將 | jiāng | to goad; to incite; to provok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2 | 34 | 將 | jiāng | to do; to handl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3 | 34 | 將 | jiàng | backbon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4 | 34 | 將 | jiàng | kin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5 | 34 | 將 | jiāng | to res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6 | 34 | 將 | jiàng | a senior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7 | 34 | 將 | jiāng | large; grea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168 | 33 | 之 | zhī | to go | 亞洲之光 |
169 | 33 | 之 | zhī | to arrive; to go | 亞洲之光 |
170 | 33 | 之 | zhī | is | 亞洲之光 |
171 | 33 | 之 | zhī | to use | 亞洲之光 |
172 | 33 | 之 | zhī | Zhi | 亞洲之光 |
173 | 30 | 英國 | Yīngguó | England | 八年返回英國傳教 |
174 | 29 | 來 | lái | to come | 轉變而來 |
175 | 29 | 來 | lái | please | 轉變而來 |
176 | 29 | 來 | lái | used to substitute for another verb | 轉變而來 |
177 | 29 | 來 | lái | used between two word groups to express purpose and effect | 轉變而來 |
178 | 29 | 來 | lái | wheat | 轉變而來 |
179 | 29 | 來 | lái | next; future | 轉變而來 |
180 | 29 | 來 | lái | a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 轉變而來 |
181 | 29 | 來 | lái | to occur; to arise | 轉變而來 |
182 | 29 | 來 | lái | to earn | 轉變而來 |
183 | 29 | 來 | lái | to come; āgata | 轉變而來 |
184 | 29 | 喇嘛 | lǎma | lama | 喇嘛紛紛出走 |
185 | 28 | 七 | qī | seven | 一八六七年 |
186 | 28 | 七 | qī | a genre of poetry | 一八六七年 |
187 | 28 | 七 | qī | seventh day memorial ceremony | 一八六七年 |
188 | 28 | 七 | qī | seven; sapta | 一八六七年 |
189 | 28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190 | 28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first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191 | 28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prathama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192 | 28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parama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193 | 28 | 三 | sān | three | 三年 |
194 | 28 | 三 | sān | third | 三年 |
195 | 28 | 三 | sān | more than two | 三年 |
196 | 28 | 三 | sān | very few | 三年 |
197 | 28 | 三 | sān | San | 三年 |
198 | 28 | 三 | sān | three; tri | 三年 |
199 | 28 | 三 | sān | sa | 三年 |
200 | 27 | 法國 | Fǎguó | France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201 | 27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202 | 27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203 | 27 | 寺 | sì | a eunuch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204 | 27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205 | 27 | 到 | dào | to arriv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06 | 27 | 到 | dào | to go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07 | 27 | 到 | dào | careful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08 | 27 | 到 | dào | Dao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09 | 27 | 到 | dào | approach; upagati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10 | 26 | 中心 | zhōngxīn | center | 在世界各地成立禪坐中心及餐館 |
211 | 25 | 倫敦 | Lúndūn | London | 他與多人在倫敦發起成立 |
212 | 24 | 後 | hòu | after; lat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3 | 24 | 後 | hòu | empress; quee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4 | 24 | 後 | hòu | sovereig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5 | 24 | 後 | hòu | the god of the earth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6 | 24 | 後 | hòu | late; lat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7 | 24 | 後 | hòu | offspring; descendents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8 | 24 | 後 | hòu | to fall behind; to la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19 | 24 | 後 | hòu | behind; back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0 | 24 | 後 | hòu | mother of the designated heir; mother of the crown princ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1 | 24 | 後 | hòu | Hou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2 | 24 | 後 | hòu | after; behin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3 | 24 | 後 | hòu | followin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4 | 24 | 後 | hòu | to be delaye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5 | 24 | 後 | hòu | to abandon; to discar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6 | 24 | 後 | hòu | feudal lords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7 | 24 | 後 | hòu | Hou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8 | 24 | 後 | hòu | woman of high rank; female deity; mahiṣī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29 | 24 | 後 | hòu | rear; paścā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30 | 24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Dhamma; Buddha-Dhárma; Buddhist doctrin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31 | 24 | 佛法 | fófǎ |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32 | 24 | 佛法 | fófǎ | Buddha's Teaching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33 | 24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Buddha-Dhárma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34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Venerabl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235 | 24 | 法師 | fǎshī | a Taoist priest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236 | 24 | 法師 | fǎshī | Venerable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237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Teacher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238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239 | 23 | 九 | jiǔ | nine | 四五九 |
240 | 23 | 九 | jiǔ | many | 四五九 |
241 | 23 | 九 | jiǔ | nine; nava | 四五九 |
242 | 23 | 五 | wǔ | five | 四五九 |
243 | 23 | 五 | wǔ | fifth musical note | 四五九 |
244 | 23 | 五 | wǔ | Wu | 四五九 |
245 | 23 | 五 | wǔ | the five elements | 四五九 |
246 | 23 | 五 | wǔ | five; pañca | 四五九 |
247 | 23 | 之後 | zhīhòu | after; following; late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48 | 22 | 許多 | xǔduō | very many; a lot | 等許多古書記載 |
249 | 22 | 夫 | fū | a man; a male adult | 女士繼承夫志 |
250 | 22 | 夫 | fū | husband | 女士繼承夫志 |
251 | 22 | 夫 | fū | a person | 女士繼承夫志 |
252 | 22 | 夫 | fū | someone who does manual work | 女士繼承夫志 |
253 | 22 | 夫 | fū | a hired worker | 女士繼承夫志 |
254 | 22 | 時 | shí | time; a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 在剛開始時 |
255 | 22 | 時 | shí | a season; a quarter of a year | 在剛開始時 |
256 | 22 | 時 | shí | 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of the day | 在剛開始時 |
257 | 22 | 時 | shí | fashionable | 在剛開始時 |
258 | 22 | 時 | shí | fate; destiny; luck | 在剛開始時 |
259 | 22 | 時 | shí | occasion; opportunity; chance | 在剛開始時 |
260 | 22 | 時 | shí | tense | 在剛開始時 |
261 | 22 | 時 | shí | particular; special | 在剛開始時 |
262 | 22 | 時 | shí | to plant; to cultivate | 在剛開始時 |
263 | 22 | 時 | shí | an era; a dynasty | 在剛開始時 |
264 | 22 | 時 | shí | time [abstract] | 在剛開始時 |
265 | 22 | 時 | shí | seasonal | 在剛開始時 |
266 | 22 | 時 | shí | to wait upon | 在剛開始時 |
267 | 22 | 時 | shí | hour | 在剛開始時 |
268 | 22 | 時 | shí | appropriate; proper; timely | 在剛開始時 |
269 | 22 | 時 | shí | Shi | 在剛開始時 |
270 | 22 | 時 | shí | a present; currentlt | 在剛開始時 |
271 | 22 | 時 | shí | time; kāla | 在剛開始時 |
272 | 22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samaya | 在剛開始時 |
273 | 22 | 四 | sì | four | 四五九 |
274 | 22 | 四 | sì | note a musical scale | 四五九 |
275 | 22 | 四 | sì | fourth | 四五九 |
276 | 22 | 四 | sì | Si | 四五九 |
277 | 22 | 四 | sì | four; catur | 四五九 |
278 | 22 | 歐洲 | ōuzhōu | Europ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279 | 22 | 西方 | xīfāng | the Wes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80 | 22 | 西方 | xīfāng | west sid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81 | 22 | 西方 | xīfāng | the Western [Pureland]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82 | 22 | 西方 | xīfāng | Xifang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83 | 22 | 西方 | xīfāng | Wes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84 | 21 | 曾 | zēng | great-grand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85 | 21 | 曾 | zēng | Zeng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86 | 21 | 曾 | céng | layered; tiered; storied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87 | 21 | 曾 | zēng | to add to; to increas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88 | 21 | 曾 | céng | deep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289 | 21 | 被 | bèi | a quilt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0 | 21 | 被 | bèi | to cov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1 | 21 | 被 | bèi | a cape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2 | 21 | 被 | bèi | to put over the top of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3 | 21 | 被 | bèi | to reach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4 | 21 | 被 | bèi | to encounter; to be subject to; to incu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5 | 21 | 被 | bèi | Bei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6 | 21 | 被 | pī | to drape ov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7 | 21 | 被 | pī | to scatt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298 | 21 | 西藏 | Xīzàng | Tibet | 中共進入西藏 |
299 | 21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0 | 21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1 | 21 | 和 | hé | H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2 | 21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3 | 21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4 | 21 | 和 | hé | warm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5 | 21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6 | 21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7 | 21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8 | 21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09 | 21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0 | 21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1 | 21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2 | 21 | 和 | hé | compatibl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3 | 21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4 | 21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5 | 21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6 | 21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7 | 21 | 和 | hé | venerabl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318 | 21 | 二 | èr | two | 宋大明二年 |
319 | 21 | 二 | èr | Kangxi radical 7 | 宋大明二年 |
320 | 21 | 二 | èr | second | 宋大明二年 |
321 | 21 | 二 | èr | twice; double; di- | 宋大明二年 |
322 | 21 | 二 | èr | more than one kind | 宋大明二年 |
323 | 21 | 二 | èr | two; dvā; dvi | 宋大明二年 |
324 | 21 | 英 | yīng | England | 編纂英巴辭典 |
325 | 21 | 英 | yīng | blossom; flower; leaf | 編纂英巴辭典 |
326 | 21 | 英 | yīng | outstanding; finest | 編纂英巴辭典 |
327 | 21 | 英 | yīng | noble; brave; galant | 編纂英巴辭典 |
328 | 21 | 英 | yīng | a decoration on a lance using feathers | 編纂英巴辭典 |
329 | 21 | 英 | yīng | elite | 編纂英巴辭典 |
330 | 21 | 英 | yīng | a talented person | 編纂英巴辭典 |
331 | 21 | 英 | yīng | Ying | 編纂英巴辭典 |
332 | 21 | 英 | yīng | beautiful | 編纂英巴辭典 |
333 | 21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宗教 |
334 | 20 | 地 | dì | soil; ground; land | 埃及等地 |
335 | 20 | 地 | dì | floor | 埃及等地 |
336 | 20 | 地 | dì | the earth | 埃及等地 |
337 | 20 | 地 | dì | fields | 埃及等地 |
338 | 20 | 地 | dì | a place | 埃及等地 |
339 | 20 | 地 | dì | a situation; a position | 埃及等地 |
340 | 20 | 地 | dì | background | 埃及等地 |
341 | 20 | 地 | dì | terrain | 埃及等地 |
342 | 20 | 地 | dì | a territory; a region | 埃及等地 |
343 | 20 | 地 | dì | used after a distance measure | 埃及等地 |
344 | 20 | 地 | dì | coming from the same clan | 埃及等地 |
345 | 20 | 地 | dì | earth; prthivi | 埃及等地 |
346 | 20 | 地 | dì | stage; ground; level; bhumi | 埃及等地 |
347 | 20 | 出版 | chūbǎn | to publish | 奧登堡在柏林出版 |
348 | 20 | 出版 | chūbǎn | publishing; publishing industry | 奧登堡在柏林出版 |
349 | 20 | 都 | dū | capital city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0 | 20 | 都 | dū | a city; a metropolis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1 | 20 | 都 | dōu | all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2 | 20 | 都 | dū | elegant; refined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3 | 20 | 都 | dū | Du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4 | 20 | 都 | dū | to establish a capital city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5 | 20 | 都 | dū | to reside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6 | 20 | 都 | dū | to total; to tally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357 | 20 | 布 | bù |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58 | 20 | 布 | bù | to spread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59 | 20 | 布 | bù | to announce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0 | 20 | 布 | bù | to arrange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1 | 20 | 布 | bù | an ancient coin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2 | 20 | 布 | bù | to bestow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3 | 20 | 布 | bù | to publish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4 | 20 | 布 | bù | Bu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5 | 20 | 布 | bù | to state; to describe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6 | 20 | 布 | bù | cloth; vastra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67 | 20 | 對 | duì | to oppose; to face; to regard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68 | 20 | 對 | duì | correct; righ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69 | 20 | 對 | duì | opposing; opposit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0 | 20 | 對 | duì | duilian; couple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1 | 20 | 對 | duì | yes; affirmativ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2 | 20 | 對 | duì | to treat; to regard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3 | 20 | 對 | duì | to confirm; to agre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4 | 20 | 對 | duì | to correct; to make conform; to check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5 | 20 | 對 | duì | to mix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6 | 20 | 對 | duì | a pair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7 | 20 | 對 | duì | to respond; to answer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8 | 20 | 對 | duì | mutual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79 | 20 | 對 | duì | parallel; alternating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80 | 20 | 對 | duì | a command to appear as an audienc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81 | 19 | 國家 | guójiā | country; nation; state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382 | 19 | 國家 | guójiā |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383 | 19 | 而 | ér | Kangxi radical 126 | 轉變而來 |
384 | 19 | 而 | ér | as if; to seem like | 轉變而來 |
385 | 19 | 而 | néng | can; able | 轉變而來 |
386 | 19 | 而 | ér | whiskers on the cheeks; sideburns | 轉變而來 |
387 | 19 | 而 | ér | to arrive; up to | 轉變而來 |
388 | 19 | 翻譯 | fānyì | to translate; to interpret | 並翻譯經論 |
389 | 19 | 翻譯 | fānyì | a translator; an interpreter | 並翻譯經論 |
390 | 19 | 翻譯 | fānyì | 1. Translator (for written); 2. Interpreter (for oral) | 並翻譯經論 |
391 | 19 | 開始 | kāishǐ | to begin; to start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392 | 19 | 開始 | kāishǐ | beginning; start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393 | 19 | 日 | rì | day of the month; a certain day | 日 |
394 | 19 | 日 | rì | Kangxi radical 72 | 日 |
395 | 19 | 日 | rì | a day | 日 |
396 | 19 | 日 | rì | Japan | 日 |
397 | 19 | 日 | rì | sun | 日 |
398 | 19 | 日 | rì | daytime | 日 |
399 | 19 | 日 | rì | sunlight | 日 |
400 | 19 | 日 | rì | everyday | 日 |
401 | 19 | 日 | rì | season | 日 |
402 | 19 | 日 | rì | available time | 日 |
403 | 19 | 日 | rì | in the past | 日 |
404 | 19 | 日 | mì | mi | 日 |
405 | 19 | 日 | rì | sun; sūrya | 日 |
406 | 19 | 日 | rì | a day; divasa | 日 |
407 | 19 | 斯 | sī | to split; to tear | 希臘使臣李迦斯特尼斯曾至摩竭陀華氏城 |
408 | 19 | 斯 | sī | to depart; to leave | 希臘使臣李迦斯特尼斯曾至摩竭陀華氏城 |
409 | 19 | 斯 | sī | Si | 希臘使臣李迦斯特尼斯曾至摩竭陀華氏城 |
410 | 18 | 又 | yòu | Kangxi radical 29 | 又說罽賓國 |
411 | 18 | 其 | qí | Qi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412 | 18 | 下 | xià | bottom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3 | 18 | 下 | xià | to fall; to drop; to go down; to descend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4 | 18 | 下 | xià | to announc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5 | 18 | 下 | xià | to do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6 | 18 | 下 | xià | to withdraw; to leave; to exit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7 | 18 | 下 | xià | the lower class; a member of the lower class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8 | 18 | 下 | xià | insid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19 | 18 | 下 | xià | an aspect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0 | 18 | 下 | xià | a certain tim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1 | 18 | 下 | xià | to capture; to tak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2 | 18 | 下 | xià | to put in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3 | 18 | 下 | xià | to enter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4 | 18 | 下 | xià | to eliminate; to remove; to get off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5 | 18 | 下 | xià | to finish work or school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6 | 18 | 下 | xià | to go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7 | 18 | 下 | xià | to scorn; to look down on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8 | 18 | 下 | xià | to modestly declin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29 | 18 | 下 | xià | to produc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0 | 18 | 下 | xià | to stay at; to lodge at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1 | 18 | 下 | xià | to decide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2 | 18 | 下 | xià | to be less than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3 | 18 | 下 | xià | humble; lowly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4 | 18 | 下 | xià | below; adhara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5 | 18 | 下 | xià | lower; inferior; hina | 在布諾夫的指導下 |
436 | 17 | 巴黎 | bālí | Paris | 後藏巴黎圖書館中 |
437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activity; exercise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38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to be active; to exercise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39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unsteady; loose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40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mobile; movable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41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a purposeful activity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42 | 17 | 活動 | huódòng | lively | 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雖然讓佛教活動暫時中止 |
443 | 17 | 當地 | dāngdì | local | 在當地宣揚耶教 |
444 | 17 | 團體 | tuántǐ | group; organization; team | 佛教團體也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
445 | 17 | 亞 | yà | Asia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46 | 17 | 亞 | yà | second; next to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47 | 17 | 亞 | yà | lower than; to be mediocre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48 | 17 | 亞 | yà | same as; equal to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49 | 17 | 亞 | yà | to cover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50 | 17 | 亞 | yà | secondary; backup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51 | 17 | 亞 | yà | address term between sons-in-law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52 | 17 | 亞 | yā | fork; divergence | 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 |
453 | 17 | 了 | liǎo | to know; to understand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4 | 17 | 了 | liǎo | to understand; to know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5 | 17 | 了 | liào | to look afar from a high place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6 | 17 | 了 | liǎo | to complete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7 | 17 | 了 | liǎo | clever; intelligent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8 | 17 | 了 | liǎo | to know; jñāta | 方便了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 |
459 | 17 | 學者 | xuézhě | scholar | 甚至根據一些學者考據 |
460 | 17 | 學者 | xuézhě | a student | 甚至根據一些學者考據 |
461 | 16 | 組織 | zǔzhī | to organize; to constitute; to form; to compose | 不但使巴利語研究在西方成為組織 |
462 | 16 | 組織 | zǔzhī | organization | 不但使巴利語研究在西方成為組織 |
463 | 16 | 組織 | zǔzhī | weave | 不但使巴利語研究在西方成為組織 |
464 | 16 | 組織 | zǔzhī | tissue; nerve | 不但使巴利語研究在西方成為組織 |
465 | 16 | 由 | yóu | Kangxi radical 102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466 | 16 | 由 | yóu | to follow along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467 | 16 | 由 | yóu | cause; reason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468 | 16 | 由 | yóu | You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469 | 16 | 中國 | zhōngguó | China | 中國 |
470 | 16 | 中國 | zhōngguó | Central States | 中國 |
471 | 16 | 中國 | zhōngguó | imperial court | 中國 |
472 | 16 | 中國 | zhōngguó | the capital | 中國 |
473 | 16 | 德 | dé | Germany | 阿諾德的 |
474 | 16 | 德 | dé | virtue; morality; ethics; character | 阿諾德的 |
475 | 16 | 德 | dé | kindness; favor | 阿諾德的 |
476 | 16 | 德 | dé | conduct; behavior | 阿諾德的 |
477 | 16 | 德 | dé | to be grateful | 阿諾德的 |
478 | 16 | 德 | dé | heart; intention | 阿諾德的 |
479 | 16 | 德 | dé | De | 阿諾德的 |
480 | 16 | 德 | dé | potency; natural power | 阿諾德的 |
481 | 16 | 德 | dé | wholesome; good | 阿諾德的 |
482 | 16 | 德 | dé | Virtue | 阿諾德的 |
483 | 16 | 德 | dé | merit; puṇya; puñña | 阿諾德的 |
484 | 16 | 德 | dé | guṇa | 阿諾德的 |
485 | 16 | 建立 | jiànlì | to create; to build | 建立彌蘭陀精舍 |
486 | 16 | 多 | duō | over; indicates a number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preceding it | 多所貶抑 |
487 | 16 | 多 | duó | many; much | 多所貶抑 |
488 | 16 | 多 | duō | more | 多所貶抑 |
489 | 16 | 多 | duō | excessive | 多所貶抑 |
490 | 16 | 多 | duō | abundant | 多所貶抑 |
491 | 16 | 多 | duō | to multiply; to acrue | 多所貶抑 |
492 | 16 | 多 | duō | Duo | 多所貶抑 |
493 | 16 | 多 | duō | ta | 多所貶抑 |
494 | 15 | 柏林 | bólín | Berlin | 奧登堡在柏林出版 |
495 | 15 | 東方 | dōngfāng | The East; The Orient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496 | 15 | 上 | shàng | top; a high position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497 | 15 | 上 | shang | top; the position on or above something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498 | 15 | 上 | shàng | to go up; to go forward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499 | 15 | 上 | shàng | shang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500 | 15 | 上 | shàng | previous; last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Frequencies of all Words
Top 789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Usage |
---|---|---|---|---|---|
1 | 466 | 的 | de | possessive particl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2 | 466 | 的 | de | structural particl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3 | 466 | 的 | de | complemen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 | 466 | 的 | de | a substitute for something already referred to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5 | 21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歐美佛教簡史 |
6 | 21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歐美佛教簡史 |
7 | 204 | 在 | zài | in; a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8 | 204 | 在 | zài | a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9 | 204 | 在 | zài | when; indicates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someth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0 | 204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1 | 204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2 | 204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3 | 204 | 在 | zài | in; bhū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 | 112 | 一 | yī | on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5 | 112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6 | 112 | 一 | yī | as soon as; all at onc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7 | 112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8 | 112 | 一 | yì | whole; all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9 | 112 | 一 | yī | first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0 | 112 | 一 | yī | the sam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1 | 112 | 一 | yī | each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2 | 112 | 一 | yī | certain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3 | 112 | 一 | yī | throughout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4 | 112 | 一 | yī | used in between a reduplicated verb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5 | 112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6 | 112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7 | 112 | 一 | yī | Yi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8 | 112 | 一 | yī | othe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29 | 112 | 一 | yī | to unif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0 | 112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1 | 112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2 | 112 | 一 | yī | o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3 | 112 | 一 | yī | one; eka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4 | 93 | 八 | bā | eight | 一八六七年 |
35 | 93 | 八 | bā | Kangxi radical 12 | 一八六七年 |
36 | 93 | 八 | bā | eighth | 一八六七年 |
37 | 93 | 八 | bā | all around; all sides | 一八六七年 |
38 | 93 | 八 | bā | eight; aṣṭa | 一八六七年 |
39 | 76 | 為 | wèi | for; to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0 | 76 | 為 | wèi | because of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1 | 76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2 | 76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3 | 76 | 為 | wéi | to be; is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4 | 76 | 為 | wéi | to do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5 | 76 | 為 | wèi | for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6 | 76 | 為 | wèi | because of; for; to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7 | 76 | 為 | wèi | to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8 | 76 | 為 | wéi | in a passive construction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9 | 76 | 為 | wéi | forming a rehetorical question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50 | 76 | 為 | wéi | forming an adverb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51 | 76 | 為 | wéi | to add emphasis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52 | 76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53 | 76 | 為 | wéi | to govern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54 | 75 | 及 | jí | to reac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55 | 75 | 及 | jí | and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56 | 75 | 及 | jí | coming to; when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57 | 75 | 及 | jí | to attain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58 | 75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59 | 75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60 | 75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61 | 75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62 | 75 | 及 | jí | and; ca; api | 遙及巴爾幹半島 |
63 | 74 | 年 | nián | year | 宋大明二年 |
64 | 74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宋大明二年 |
65 | 74 | 年 | nián | age | 宋大明二年 |
66 | 74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宋大明二年 |
67 | 74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宋大明二年 |
68 | 74 | 年 | nián | a date | 宋大明二年 |
69 | 74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宋大明二年 |
70 | 74 | 年 | nián | harvest | 宋大明二年 |
71 | 74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宋大明二年 |
72 | 74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宋大明二年 |
73 | 73 | 於 | yú | in; at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4 | 73 | 於 | yú | in; at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5 | 73 | 於 | yú | in; at; to; from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6 | 73 | 於 | yú | to go; to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7 | 73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8 | 73 | 於 | yú | to go to; to arrive at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79 | 73 | 於 | yú | from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0 | 73 | 於 | yú | give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1 | 73 | 於 | yú | oppposing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2 | 73 | 於 | yú | and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3 | 73 | 於 | yú | compared to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4 | 73 | 於 | yú | by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5 | 73 | 於 | yú | and; as well as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6 | 73 | 於 | yú | for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7 | 73 | 於 | yú | Yu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8 | 73 | 於 | wū | a crow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89 | 73 | 於 | wū | whew; wow | 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 |
90 | 67 | 是 | shì | is; are; am; to be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1 | 67 | 是 | shì | is exactly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2 | 67 | 是 | shì | is suitable; is in contrast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3 | 67 | 是 | shì | this; that; those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4 | 67 | 是 | shì | really; certainly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5 | 67 | 是 | shì | correct; yes; affirmative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6 | 67 | 是 | shì | true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7 | 67 | 是 | shì | is; has; exists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8 | 67 | 是 | shì | used between repetitions of a word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99 | 67 | 是 | shì | a matter; an affair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100 | 67 | 是 | shì | Shi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101 | 67 | 是 | shì | is; bhū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102 | 67 | 是 | shì | this; idam | 耶穌教教堂中所奉祀的耶和華是由梵語的菩薩 |
103 | 59 | 他 | tā | he; him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4 | 59 | 他 | tā | another aspect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5 | 59 | 他 | tā | other; another; some o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6 | 59 | 他 | tā | everybod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7 | 59 | 他 | tā | o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8 | 59 | 他 | tuō | other; another; some o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09 | 59 | 他 | tā | th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0 | 59 | 他 | tā | ṭh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1 | 59 | 他 | tā | other; any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12 | 56 | 與 | yǔ | and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3 | 56 | 與 | yǔ | to giv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4 | 56 | 與 | yǔ | together with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5 | 56 | 與 | yú | interrogative particle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6 | 56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7 | 56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8 | 56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19 | 56 | 與 | yù | to help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20 | 56 | 與 | yǔ | fo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121 | 55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埃及等地 |
122 | 55 | 等 | děng | to wait | 埃及等地 |
123 | 55 | 等 | děng | degree; kind | 埃及等地 |
124 | 55 | 等 | děng | plural | 埃及等地 |
125 | 55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埃及等地 |
126 | 55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埃及等地 |
127 | 55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埃及等地 |
128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to set up | 成立 |
129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succeed | 成立 |
130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an idea as correct | 成立 |
131 | 52 | 成立 | chénglì | to grow up to be self-supporting | 成立 |
132 | 52 | 也 | yě | also; too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3 | 52 | 也 | yě | a final modal particle indicating certainy or decisio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4 | 52 | 也 | yě | either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5 | 52 | 也 | yě | eve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6 | 52 | 也 | yě | used to soften the ton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7 | 52 | 也 | yě | used for emphasis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8 | 52 | 也 | yě | used to mark contrast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39 | 52 | 也 | yě | used to mark compromis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40 | 52 | 也 | yě | y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141 | 50 | 美國 | měiguó | United States | 鈴木大拙在美國各地努力講學 |
142 | 47 | 有 | yǒu | is; are; to exis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3 | 47 | 有 | yǒu | to have; to posses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4 | 4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estimate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5 | 4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 large quantity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6 | 4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affirmative response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7 | 47 | 有 | yǒu | a certain; used before a person, time, or place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8 | 47 | 有 | yǒu | used to compare two thing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49 | 47 | 有 | yǒu | used in a polite formula before certain verb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0 | 47 | 有 | yǒu | used before the names of dynastie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1 | 47 | 有 | yǒu | a certain thing; what exist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2 | 47 | 有 | yǒu | multiple of ten and ...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3 | 47 | 有 | yǒu | abundan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4 | 47 | 有 | yǒu | purposeful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5 | 47 | 有 | yǒu | You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6 | 47 | 有 | yǒu | 1. existence; 2. becom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7 | 47 | 有 | yǒu | becoming; bhava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58 | 42 | 並 | bìng | and; furthermore; also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59 | 42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0 | 42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1 | 42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2 | 42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3 | 42 | 並 | bìng | both; equall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4 | 42 | 並 | bìng | both; side-by-side; equall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5 | 42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6 | 42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7 | 42 | 並 | bìng | definitely; absolutely; actuall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8 | 42 | 並 | bīng | Taiyuan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69 | 42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70 | 42 | 並 | bìng | together; saha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171 | 42 | 一九 | yījiǔ | Amitābha | 一九 |
172 | 41 | 佛學 | fóxué | academic study of Buddhism; Buddhist philosophy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173 | 41 | 佛學 | Fóxué | Buddhology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174 | 41 | 佛學 | fóxué | study from the Buddha | 也只有少部份學者在學術上從事佛學的研究 |
175 | 40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76 | 40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77 | 40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78 | 40 | 人 | rén | everybody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79 | 40 | 人 | rén | adult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80 | 40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81 | 40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82 | 40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希臘人在古印度西北部長期建有國家 |
183 | 40 | 德國 | déguó | Germany | 是德國第一位佛教出家人 |
184 | 38 | 以 | yǐ | so as to; in order to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85 | 38 | 以 | yǐ | to use; to regard as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86 | 38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87 | 38 | 以 | yǐ | according to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88 | 38 | 以 | yǐ | because of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89 | 38 | 以 | yǐ | on a certain date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0 | 38 | 以 | yǐ | and; as well as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1 | 38 | 以 | yǐ | to rely on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2 | 38 | 以 | yǐ | to regard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3 | 38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4 | 38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5 | 38 | 以 | yǐ | further; moreover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6 | 38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7 | 38 | 以 | yǐ | very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8 | 38 | 以 | yǐ | already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199 | 38 | 以 | yǐ | increasingly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200 | 38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201 | 38 | 以 | yǐ | Israel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202 | 38 | 以 | yǐ | Yi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203 | 38 | 以 | yǐ | use; yogena | 紛紛以其船堅炮利的威勢 |
204 | 38 | 協會 | xié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巴利聖典協會 |
205 | 38 | 協會 | xiéhuì | to meet | 巴利聖典協會 |
206 | 38 | 研究 | yánjiū | to research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207 | 38 | 研究 | yánjiū | to consider | 西方各國開始研究東方人的文化思想 |
208 | 37 | 中 | zhōng | middl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09 | 37 | 中 | zhōng | medium; medium sized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0 | 37 | 中 | zhōng | China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1 | 37 | 中 | zhòng | to hit the mark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2 | 37 | 中 | zhōng | in; amongst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3 | 37 | 中 | zhōng | midda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4 | 37 | 中 | zhōng | insid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5 | 37 | 中 | zhōng | during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6 | 37 | 中 | zhōng | Zhong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7 | 37 | 中 | zhōng | intermediar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8 | 37 | 中 | zhōng | half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19 | 37 | 中 | zhōng | just right; suitably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0 | 37 | 中 | zhōng | whil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1 | 37 | 中 | zhòng | to reach; to attai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2 | 37 | 中 | zhòng | to suffer; to infect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3 | 37 | 中 | zhòng | to obtain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4 | 37 | 中 | zhòng | to pass an exam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5 | 37 | 中 | zhōng | middle | 他的遊記中也提到佛教沙門 |
226 | 36 | 六 | liù | six | 一八六七年 |
227 | 36 | 六 | liù | sixth | 一八六七年 |
228 | 36 | 六 | liù | a note on the Gongche scale | 一八六七年 |
229 | 36 | 六 | liù | six; ṣaṭ | 一八六七年 |
230 | 35 | 會 | huì | can; be able to | 國際佛教會 |
231 | 35 | 會 | huì | able to | 國際佛教會 |
232 | 35 | 會 | huì | a meeting; a conference; an assembly | 國際佛教會 |
233 | 35 | 會 | kuài | to balance an account | 國際佛教會 |
234 | 35 | 會 | huì | to assemble | 國際佛教會 |
235 | 35 | 會 | huì | to meet | 國際佛教會 |
236 | 35 | 會 | huì | a temple fair | 國際佛教會 |
237 | 35 | 會 | huì | a religious assembly | 國際佛教會 |
238 | 35 | 會 | 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國際佛教會 |
239 | 35 | 會 | huì | a national or provincial capital | 國際佛教會 |
240 | 35 | 會 | huì | an opportunity | 國際佛教會 |
241 | 35 | 會 | huì | to understand | 國際佛教會 |
242 | 35 | 會 | huì | to be familiar with; to know | 國際佛教會 |
243 | 35 | 會 | huì | to be possible; to be likely | 國際佛教會 |
244 | 35 | 會 | huì | to be good at | 國際佛教會 |
245 | 35 | 會 | huì | a moment | 國際佛教會 |
246 | 35 | 會 | huì | to happen to | 國際佛教會 |
247 | 35 | 會 | huì | to pay | 國際佛教會 |
248 | 35 | 會 | huì | a meeting place | 國際佛教會 |
249 | 35 | 會 | kuài | the seam of a cap | 國際佛教會 |
250 | 35 | 會 | huì | in accordance with | 國際佛教會 |
251 | 35 | 會 | huì |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 國際佛教會 |
252 | 35 | 會 | huì | 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 國際佛教會 |
253 | 35 | 會 | huì | Hui | 國際佛教會 |
254 | 35 | 會 | huì | combining; samsarga | 國際佛教會 |
255 | 34 | 弘法 | hóngfǎ | Dharma Propagation | 敘述佛陀一生弘法的經過 |
256 | 34 | 弘法 | hóngfǎ | to propagate Buddhist teachings; to promote the Dharma | 敘述佛陀一生弘法的經過 |
257 | 34 | 將 | jiāng | will; shall (future tens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58 | 34 | 將 | jiāng | to get; to use; marker for direct-objec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59 | 34 | 將 | jiàng | a general; a high ranking offic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0 | 34 | 將 | jiāng | to progress; to transmit; to convey; to sen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1 | 34 | 將 | jiāng | and; o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2 | 34 | 將 | jiàng | to command; to lea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3 | 34 | 將 | qiāng | to reques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4 | 34 | 將 | jiāng | approximately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5 | 34 | 將 | jiāng | to bring; to take; to use; to hol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6 | 34 | 將 | jiāng | to support; to wait upon; to take care of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7 | 34 | 將 | jiāng | to checkmat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8 | 34 | 將 | jiāng | to goad; to incite; to provok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69 | 34 | 將 | jiāng | to do; to handl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0 | 34 | 將 | jiāng | placed between a verb and a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1 | 34 | 將 | jiāng | furthermore; moreov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2 | 34 | 將 | jiàng | backbon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3 | 34 | 將 | jiàng | kin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4 | 34 | 將 | jiāng | might; possibly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5 | 34 | 將 | jiāng | just; a short time ago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6 | 34 | 將 | jiāng | to res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7 | 34 | 將 | jiāng | to the sid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8 | 34 | 將 | jiàng | a senior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79 | 34 | 將 | jiāng | large; grea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80 | 34 | 將 | jiāng | intending to; abhimukha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281 | 33 | 之 | zhī | him; her; them; that | 亞洲之光 |
282 | 33 | 之 | zhī | used between a modifier and a word to form a word group | 亞洲之光 |
283 | 33 | 之 | zhī | to go | 亞洲之光 |
284 | 33 | 之 | zhī | this; that | 亞洲之光 |
285 | 33 | 之 | zhī | genetive marker | 亞洲之光 |
286 | 33 | 之 | zhī | it | 亞洲之光 |
287 | 33 | 之 | zhī | in | 亞洲之光 |
288 | 33 | 之 | zhī | all | 亞洲之光 |
289 | 33 | 之 | zhī | and | 亞洲之光 |
290 | 33 | 之 | zhī | however | 亞洲之光 |
291 | 33 | 之 | zhī | if | 亞洲之光 |
292 | 33 | 之 | zhī | then | 亞洲之光 |
293 | 33 | 之 | zhī | to arrive; to go | 亞洲之光 |
294 | 33 | 之 | zhī | is | 亞洲之光 |
295 | 33 | 之 | zhī | to use | 亞洲之光 |
296 | 33 | 之 | zhī | Zhi | 亞洲之光 |
297 | 30 | 英國 | Yīngguó | England | 八年返回英國傳教 |
298 | 29 | 來 | lái | to come | 轉變而來 |
299 | 29 | 來 | lái | indicates an approximate quantity | 轉變而來 |
300 | 29 | 來 | lái | please | 轉變而來 |
301 | 29 | 來 | lái | used to substitute for another verb | 轉變而來 |
302 | 29 | 來 | lái | used between two word groups to express purpose and effect | 轉變而來 |
303 | 29 | 來 | lái | ever since | 轉變而來 |
304 | 29 | 來 | lái | wheat | 轉變而來 |
305 | 29 | 來 | lái | next; future | 轉變而來 |
306 | 29 | 來 | lái | a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 轉變而來 |
307 | 29 | 來 | lái | to occur; to arise | 轉變而來 |
308 | 29 | 來 | lái | to earn | 轉變而來 |
309 | 29 | 來 | lái | to come; āgata | 轉變而來 |
310 | 29 | 喇嘛 | lǎma | lama | 喇嘛紛紛出走 |
311 | 28 | 七 | qī | seven | 一八六七年 |
312 | 28 | 七 | qī | a genre of poetry | 一八六七年 |
313 | 28 | 七 | qī | seventh day memorial ceremony | 一八六七年 |
314 | 28 | 七 | qī | seven; sapta | 一八六七年 |
315 | 28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316 | 28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first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317 | 28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prathama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318 | 28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parama | 為歐洲第一位佛教僧侶 |
319 | 28 | 三 | sān | three | 三年 |
320 | 28 | 三 | sān | third | 三年 |
321 | 28 | 三 | sān | more than two | 三年 |
322 | 28 | 三 | sān | very few | 三年 |
323 | 28 | 三 | sān | repeatedly | 三年 |
324 | 28 | 三 | sān | San | 三年 |
325 | 28 | 三 | sān | three; tri | 三年 |
326 | 28 | 三 | sān | sa | 三年 |
327 | 27 | 法國 | Fǎguó | France | 法國著名佛教學者布諾夫 |
328 | 27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329 | 27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330 | 27 | 寺 | sì | a eunuch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331 | 27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而且一直留心在歐洲建寺的機緣 |
332 | 27 | 到 | dào | to arriv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3 | 27 | 到 | dào | arrive; receiv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4 | 27 | 到 | dào | to go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5 | 27 | 到 | dào | careful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6 | 27 | 到 | dào | Dao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7 | 27 | 到 | dào | approach; upagati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38 | 26 | 中心 | zhōngxīn | center | 在世界各地成立禪坐中心及餐館 |
339 | 25 | 倫敦 | Lúndūn | London | 他與多人在倫敦發起成立 |
340 | 24 | 後 | hòu | after; lat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1 | 24 | 後 | hòu | empress; quee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2 | 24 | 後 | hòu | sovereig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3 | 24 | 後 | hòu | behin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4 | 24 | 後 | hòu | the god of the earth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5 | 24 | 後 | hòu | late; later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6 | 24 | 後 | hòu | arriving lat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7 | 24 | 後 | hòu | offspring; descendents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8 | 24 | 後 | hòu | to fall behind; to la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49 | 24 | 後 | hòu | behind; back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0 | 24 | 後 | hòu | then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1 | 24 | 後 | hòu | mother of the designated heir; mother of the crown prince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2 | 24 | 後 | hòu | Hou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3 | 24 | 後 | hòu | after; behin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4 | 24 | 後 | hòu | following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5 | 24 | 後 | hòu | to be delaye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6 | 24 | 後 | hòu | to abandon; to discard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7 | 24 | 後 | hòu | feudal lords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8 | 24 | 後 | hòu | Hou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59 | 24 | 後 | hòu | woman of high rank; female deity; mahiṣī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60 | 24 | 後 | hòu | rear; paścāt | 他在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後 |
361 | 24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Dhamma; Buddha-Dhárma; Buddhist doctrin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62 | 24 | 佛法 | fófǎ |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63 | 24 | 佛法 | fófǎ | Buddha's Teaching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64 | 24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Buddha-Dhárma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365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Venerabl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366 | 24 | 法師 | fǎshī | a Taoist priest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367 | 24 | 法師 | fǎshī | Venerable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368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Teacher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369 | 24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 派遣法師輪流駐英弘法 |
370 | 23 | 九 | jiǔ | nine | 四五九 |
371 | 23 | 九 | jiǔ | many | 四五九 |
372 | 23 | 九 | jiǔ | nine; nava | 四五九 |
373 | 23 | 五 | wǔ | five | 四五九 |
374 | 23 | 五 | wǔ | fifth musical note | 四五九 |
375 | 23 | 五 | wǔ | Wu | 四五九 |
376 | 23 | 五 | wǔ | the five elements | 四五九 |
377 | 23 | 五 | wǔ | five; pañca | 四五九 |
378 | 23 | 之後 | zhīhòu | after; following; later | 與那先比丘一場論戰之後 |
379 | 22 | 許多 | xǔduō | many; much | 等許多古書記載 |
380 | 22 | 許多 | xǔduō | very many; a lot | 等許多古書記載 |
381 | 22 | 夫 | fū | a man; a male adult | 女士繼承夫志 |
382 | 22 | 夫 | fú | this; that; those | 女士繼承夫志 |
383 | 22 | 夫 | fú | now; still | 女士繼承夫志 |
384 | 22 | 夫 | fú | is it not?; final particle | 女士繼承夫志 |
385 | 22 | 夫 | fū | husband | 女士繼承夫志 |
386 | 22 | 夫 | fū | a person | 女士繼承夫志 |
387 | 22 | 夫 | fū | someone who does manual work | 女士繼承夫志 |
388 | 22 | 夫 | fū | a hired worker | 女士繼承夫志 |
389 | 22 | 夫 | fú | he | 女士繼承夫志 |
390 | 22 | 時 | shí | time; a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 在剛開始時 |
391 | 22 | 時 | shí | a season; a quarter of a year | 在剛開始時 |
392 | 22 | 時 | shí | 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of the day | 在剛開始時 |
393 | 22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 在剛開始時 |
394 | 22 | 時 | shí | fashionable | 在剛開始時 |
395 | 22 | 時 | shí | fate; destiny; luck | 在剛開始時 |
396 | 22 | 時 | shí | occasion; opportunity; chance | 在剛開始時 |
397 | 22 | 時 | shí | tense | 在剛開始時 |
398 | 22 | 時 | shí | particular; special | 在剛開始時 |
399 | 22 | 時 | shí | to plant; to cultivate | 在剛開始時 |
400 | 22 | 時 | shí | hour (measure word) | 在剛開始時 |
401 | 22 | 時 | shí | an era; a dynasty | 在剛開始時 |
402 | 22 | 時 | shí | time [abstract] | 在剛開始時 |
403 | 22 | 時 | shí | seasonal | 在剛開始時 |
404 | 22 | 時 | shí | frequently; often | 在剛開始時 |
405 | 22 | 時 | shí | occasionally; sometimes | 在剛開始時 |
406 | 22 | 時 | shí | on time | 在剛開始時 |
407 | 22 | 時 | shí | this; that | 在剛開始時 |
408 | 22 | 時 | shí | to wait upon | 在剛開始時 |
409 | 22 | 時 | shí | hour | 在剛開始時 |
410 | 22 | 時 | shí | appropriate; proper; timely | 在剛開始時 |
411 | 22 | 時 | shí | Shi | 在剛開始時 |
412 | 22 | 時 | shí | a present; currentlt | 在剛開始時 |
413 | 22 | 時 | shí | time; kāla | 在剛開始時 |
414 | 22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samaya | 在剛開始時 |
415 | 22 | 四 | sì | four | 四五九 |
416 | 22 | 四 | sì | note a musical scale | 四五九 |
417 | 22 | 四 | sì | fourth | 四五九 |
418 | 22 | 四 | sì | Si | 四五九 |
419 | 22 | 四 | sì | four; catur | 四五九 |
420 | 22 | 歐洲 | ōuzhōu | Europe | 後來在歐洲各國廣為流傳 |
421 | 22 | 西方 | xīfāng | the Wes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22 | 22 | 西方 | xīfāng | west side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23 | 22 | 西方 | xīfāng | the Western [Pureland]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24 | 22 | 西方 | xīfāng | Xifang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25 | 22 | 西方 | xīfāng | West | 西方對佛教最早的瞭解 |
426 | 21 | 曾 | céng | once; already; former; previously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27 | 21 | 曾 | zēng | great-grand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28 | 21 | 曾 | zēng | Zeng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29 | 21 | 曾 | céng | layered; tiered; storied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30 | 21 | 曾 | zēng | to add to; to increas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31 | 21 | 曾 | zēng | even more; still more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32 | 21 | 曾 | zēng | actually; in fact; after all; unexpectedly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33 | 21 | 曾 | céng | deep | 那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大批佈教師到印度境外弘傳佛法 |
434 | 21 | 被 | bèi | by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35 | 21 | 被 | bèi | a quilt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36 | 21 | 被 | bèi | to cov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37 | 21 | 被 | bèi | a cape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38 | 21 | 被 | bèi | to put over the top of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39 | 21 | 被 | bèi | to reach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0 | 21 | 被 | bèi | to encounter; to be subject to; to incu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1 | 21 | 被 | bèi | because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2 | 21 | 被 | bèi | Bei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3 | 21 | 被 | pī | to drape ov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4 | 21 | 被 | pī | to scatter | 被譽為當代佛學大師 |
445 | 21 | 西藏 | Xīzàng | Tibet | 中共進入西藏 |
446 | 21 | 和 | hé | and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47 | 21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48 | 21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49 | 21 | 和 | hé | H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0 | 21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1 | 21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2 | 21 | 和 | hé | warm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3 | 21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4 | 21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5 | 21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6 | 21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7 | 21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8 | 21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59 | 21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0 | 21 | 和 | hé | compatibl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1 | 21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2 | 21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3 | 21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4 | 21 | 和 | hé | Harmony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5 | 21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6 | 21 | 和 | hé | venerable | 佛法和耶穌的教義之間並無衝突 |
467 | 21 | 二 | èr | two | 宋大明二年 |
468 | 21 | 二 | èr | Kangxi radical 7 | 宋大明二年 |
469 | 21 | 二 | èr | second | 宋大明二年 |
470 | 21 | 二 | èr | twice; double; di- | 宋大明二年 |
471 | 21 | 二 | èr | another; the other | 宋大明二年 |
472 | 21 | 二 | èr | more than one kind | 宋大明二年 |
473 | 21 | 二 | èr | two; dvā; dvi | 宋大明二年 |
474 | 21 | 英 | yīng | England | 編纂英巴辭典 |
475 | 21 | 英 | yīng | blossom; flower; leaf | 編纂英巴辭典 |
476 | 21 | 英 | yīng | outstanding; finest | 編纂英巴辭典 |
477 | 21 | 英 | yīng | noble; brave; galant | 編纂英巴辭典 |
478 | 21 | 英 | yīng | a decoration on a lance using feathers | 編纂英巴辭典 |
479 | 21 | 英 | yīng | elite | 編纂英巴辭典 |
480 | 21 | 英 | yīng | a talented person | 編纂英巴辭典 |
481 | 21 | 英 | yīng | Ying | 編纂英巴辭典 |
482 | 21 | 英 | yīng | beautiful | 編纂英巴辭典 |
483 | 21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宗教 |
484 | 20 | 地 | dì | soil; ground; land | 埃及等地 |
485 | 20 | 地 | de | subordinate particle | 埃及等地 |
486 | 20 | 地 | dì | floor | 埃及等地 |
487 | 20 | 地 | dì | the earth | 埃及等地 |
488 | 20 | 地 | dì | fields | 埃及等地 |
489 | 20 | 地 | dì | a place | 埃及等地 |
490 | 20 | 地 | dì | a situation; a position | 埃及等地 |
491 | 20 | 地 | dì | background | 埃及等地 |
492 | 20 | 地 | dì | terrain | 埃及等地 |
493 | 20 | 地 | dì | a territory; a region | 埃及等地 |
494 | 20 | 地 | dì | used after a distance measure | 埃及等地 |
495 | 20 | 地 | dì | coming from the same clan | 埃及等地 |
496 | 20 | 地 | dì | earth; prthivi | 埃及等地 |
497 | 20 | 地 | dì | stage; ground; level; bhumi | 埃及等地 |
498 | 20 | 出版 | chūbǎn | to publish | 奧登堡在柏林出版 |
499 | 20 | 出版 | chūbǎn | publishing; publishing industry | 奧登堡在柏林出版 |
500 | 20 | 都 | dōu | all | 規矩都在教堂會議中否決摒除並予以改變 |
Keywords
Top keywords ordered by frequency in comparison to occurrence across the entire corpus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在 | zài | in; bhū | |
一 | yī | one; eka | |
八 | bā | eight; aṣṭa | |
及 | jí | and; ca; api |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
是 |
|
|
|
他 |
|
|
|
也 | yě | ya | |
有 |
|
|
|
并 | 並 | bìng | together; saha |
People, places
and other proper nouns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阿富汗 | 196 |
|
|
阿根廷 | 196 | Argentina | |
阿贡仁波切 | 阿貢仁波切 | 196 | Akong Rinpoche; Chöje Akong Tulku Rinpoche |
爱丁堡 | 愛丁堡 | 195 | Edinburgh |
爱尔兰 | 愛爾蘭 | 97 | Ireland |
埃及 | 97 | Egypt | |
艾萨克 | 艾薩克 | 195 | Isaac (name) |
安慧 | 196 |
|
|
阿难 | 阿難 | 196 |
|
阿难陀 | 阿難陀 | 196 | Ananda; Ānanda |
阿诺 | 阿諾 | 97 | Arnold |
安西 | 196 | Anxi | |
奧地利 | 奧地利 | 195 | Austria |
澳洲 | 196 | Australia | |
阿育王 | 196 | King Aśoka; Asoka; Ashoka | |
巴尔干半岛 | 巴爾幹半島 | 98 | Balkan Peninsula |
柏 | 98 |
|
|
白俄 | 98 | Belarus | |
柏克莱 | 柏克萊 | 98 | Berkeley |
白塔寺 | 66 |
|
|
巴勒斯坦 | 98 | Palestine | |
巴黎 | 98 | Paris | |
巴利 | 98 | Pali; Pāli | |
巴利语 | 巴利語 | 98 | Pali |
巴利文 | 98 | Pāli | |
巴斯 | 98 | Bath | |
八月 | 98 |
|
|
北美 | 66 | North America | |
贝加尔湖 | 貝加爾湖 | 98 | Lake Baikal |
比尔 | 比爾 | 98 | Bill |
比利时 | 比利時 | 98 | Belgium |
柏林 | 98 | Berlin | |
般若经 | 般若經 | 98 | Prajnaparamita Sutras |
波士顿 | 波士頓 | 98 | Boston |
不列颠 | 不列顛 | 98 | Britain; British; Great Britain |
布鲁克 | 布魯克 | 98 | Brook (name) / Peter Brook |
曹洞 | 99 | Caodong School | |
禅宗 | 禪宗 | 99 | Chan School of Buddhism; Zen |
朝鲜 | 朝鮮 | 99 |
|
成唯识论 | 成唯識論 | 99 | Vijñaptimātratāsiddhiśāstra; Cheng Weishi Lun |
陈那 | 陳那 | 99 | Dignaga; Dignāga |
慈容 | 99 | Ci Rong | |
慈庄法师 | 慈莊法師 | 67 | Venerable Tzu Chuang |
大唐西域记 | 大唐西域記 | 68 |
|
大英帝国 | 大英帝國 | 100 | the British Empire |
大智度论 | 大智度論 | 68 |
|
大觉寺 | 大覺寺 | 100 |
|
达赖喇嘛 | 達賴喇嘛 | 100 |
|
达摩 | 達摩 | 68 | Bodhidharma |
丹尼斯 | 100 | Dennis | |
大乘 | 100 |
|
|
大乘佛教 | 100 |
|
|
大卫 | 大衛 | 100 | David |
大溪 | 100 | Daxi or Tahsi | |
大夏 | 100 | Bactria | |
德国 | 德國 | 100 | Germany |
邓 | 鄧 | 100 | Deng |
等活 | 100 | Samjiva Hell | |
德文 | 100 | German (language) | |
德州 | 100 |
|
|
帝俄 | 100 | Tsarist Russia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100 | Second World War (WWII) |
典籍 | 100 | canonical text |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100 | World War I; First World War (WWI) |
东方 | 東方 | 100 | The East; The Orient |
东南亚 | 東南亞 | 68 | Southeast Asia |
敦煌 | 燉煌 | 100 | Dunhuang |
多尔 | 多爾 | 100 | Dole (name) / Bob Dole |
多罗 | 多羅 | 100 | Tara |
俄国人 | 俄國人 | 195 | Russian (person) |
俄罗斯 | 俄羅斯 | 195 | Russia |
俄罗斯人 | 俄羅斯人 | 195 | Russian (person) |
阿弥陀佛 | 阿彌陀佛 | 196 |
|
二次大战 | 二次大戰 | 195 | World War Two |
二次世界大战 | 二次世界大戰 | 195 | World War Two |
二十世纪 | 二十世紀 | 195 | 20th century |
法称 | 法稱 | 102 | Dharmakirti |
法华经 | 法華經 | 70 | Lotus Sutra; Lotus Sūtra |
法国 | 法國 | 70 | France |
法拉盛 | 102 | Flushing | |
法兰克福 | 法蘭克福 | 102 | Frankfurt |
法兰西 | 法蘭西 | 102 | France |
梵 | 102 |
|
|
梵文 | 102 | Sanskrit | |
梵语 | 梵語 | 102 | Sanskrit |
法藏 | 102 |
|
|
非洲 | 102 | Africa | |
佛光大学 | 佛光大學 | 70 |
|
佛光世纪 | 佛光世紀 | 102 | Buddha's Light Newsletter |
佛光学 | 佛光學 | 102 | The Buddha's Light Philosophy |
佛教的真谛 | 佛教的真諦 | 102 |
|
佛诞 | 佛誕 | 70 | Buddha's Birthday; Vesak |
佛法 | 102 |
|
|
佛光会 | 佛光會 | 102 |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
佛光寺 | 102 | Foguang Temple | |
佛蒙特州 | 102 | Vermont, US state | |
佛陀 | 102 | Buddha; the all-enlightened one | |
扶桑 | 102 | Fusang | |
高等法院 | 103 | High Court | |
高棉 | 71 | Khmer | |
噶举派 | 噶舉派 | 103 | Geju School; Kagyu; Kagyu; Kagyupa; Kagyud |
格林 | 103 | Green; Greene | |
格鲁派 | 格魯派 | 103 | Geluk School; Gelukpa; Yellow Hat School; Dge lugs |
哥伦比亚大学 | 哥倫比亞大學 | 103 | Columbia University |
哥伦布 | 哥倫布 | 103 | Cristóbal Colón or Christopher Columbus |
噶玛巴 | 噶瑪巴 | 103 | Karmapa |
格西 | 103 | Geshe | |
共产党 | 共產黨 | 71 | Communist Party |
宫本 | 宮本 | 103 | Miyamoto (Japanese surname) |
共党 | 共黨 | 103 | Communist Party |
供僧法会 | 供僧法會 | 71 | Sangha Day Celebration |
公使 | 103 | minister; diplomat performing ambassadorial role in Qing times, before regular diplomatic relations | |
古印度 | 103 | Ancient India | |
观音 | 觀音 | 103 |
|
国会议员 | 國會議員 | 71 | Member of Congress; Congressman |
国际佛光会 | 國際佛光會 | 103 |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
国际佛教促进会 | 國際佛教促進會 | 71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Progress Society |
国学 | 國學 | 103 |
|
哈佛 | 104 | Harvard University | |
海德公园 | 海德公園 | 104 | Hyde Park |
汉 | 漢 | 104 |
|
韩 | 韓 | 104 |
|
汉地 | 漢地 | 72 | territory of the Han dynasty; homeland of the Han people |
韩战 | 韓戰 | 72 | Korean War |
汉文 | 漢文 | 72 |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 |
黑格尔 | 黑格爾 | 104 | Hegel |
荷兰 | 荷蘭 | 104 | Holland |
红军 | 紅軍 | 104 | Red Army |
华文 | 華文 | 72 |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script |
皇后区 | 皇后區 | 104 | Queens |
华氏城 | 華氏城 | 72 | Pāṭaliputra; Pāṭaliputta; Pāṭaligāma |
华严 | 華嚴 | 72 | Avataṃsaka Sūtra; Flower Garland Sutra; Flower Adornment Sutra |
华严经 | 華嚴經 | 72 |
|
回教 | 104 | Islam | |
慧开 | 慧開 | 104 |
|
虎尾 | 104 | Huwei | |
吉尔吉斯 | 吉爾吉斯 | 106 | Kyrgyz / Kyrgyzstan |
集量论 | 集量論 | 106 | Compendium on Valid Knowledge; Pramāṇasamuccaya |
加尔各答 | 加爾各答 | 74 | Calcutta |
加拿大 | 106 |
|
|
江 | 106 |
|
|
柬埔寨 | 106 | Cambodia | |
教育部 | 106 | Ministry of Education | |
加州 | 106 | California | |
罽賓国 | 罽賓國 | 106 | Kashmir |
吉达 | 吉達 | 106 | Jeddah |
基督 | 106 | Christ | |
戒本 | 106 | Prātimokṣasūtra; Sutra on the Code | |
结夏安居 | 結夏安居 | 106 | Varsa; Vassa; Rains Retreat |
杰克 | 傑克 | 106 | Jack (name) |
杰克森 | 傑克森 | 106 | Jackson (name) |
杰克逊 | 傑克遜 | 74 | Jackson |
基尔 | 基爾 | 106 | Kiel (German city) |
近东 | 近東 | 106 | Near East |
金光明经 | 金光明經 | 74 |
|
净土宗 | 淨土宗 | 106 | Pure Land School; Jingtu Zong |
金山寺 | 106 |
|
|
净土真宗 | 淨土真宗 | 106 | Jōdo Shinshū |
旧金山 | 舊金山 | 106 |
|
九月 | 106 |
|
|
俱舍论 | 俱舍論 | 74 |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Abhidharmakośaśastra; Discourse on the Repository of Abhidharma Discussions |
卡尔 | 卡爾 | 75 | Carl |
凯撒 | 凱撒 | 107 | Caesar; Kaiser |
卡洛斯 | 107 | Carlos (name) | |
康德 | 107 | Immanuel Kant | |
喀山 | 107 | Kazan | |
克拉克 | 107 | Clark or Clarke (name) | |
柯林顿 | 柯林頓 | 107 | Clinton |
科隆 | 107 |
|
|
可伦坡 | 可倫坡 | 75 | Colombo |
科罗拉多州 | 科羅拉多州 | 107 | Colorado |
孔茲 | 107 | Conze | |
孔雀王朝 | 75 | Maurya Dynasty | |
库车 | 庫車 | 75 | Kuche; Kuchar; Kucha; Kuqa |
莱布尼兹 | 萊布尼茲 | 108 | Leibnitz (name); 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
拉莫特 | 108 | Lamotte | |
雷诺 | 雷諾 | 108 |
|
楞严经 | 楞嚴經 | 76 |
|
礼忏 | 禮懺 | 108 | liturgy for confession |
李登辉 | 李登輝 | 76 | Li Denghui |
理学 | 理學 | 76 | Li Xue; School of Principle; Neo-Confucianism; Neo-Confucian Rationalistic School; Learning of the Way |
里昂 | 108 | Lyon, French city on the Rhône | |
梁书 | 梁書 | 76 |
|
联合国 | 聯合國 | 108 | United Nations |
莲华生 | 蓮華生 | 108 | Padmasambhava; Guru Rinpoche |
寮国 | 寮國 | 108 | Laos |
列宁 | 列寧 | 76 | Lenin |
列宁格勒 | 列寧格勒 | 108 | Leningrad |
里海 | 裡海 | 108 | Caspian Sea |
灵山 | 靈山 | 76 |
|
铃木大拙 | 鈴木大拙 | 108 | Daisetz Teitaro Suzuki |
林西 | 108 | Lingxi | |
六月 | 108 |
|
|
李维 | 李維 | 108 | Titus Livius or Livy |
鲁 | 魯 | 108 |
|
伦敦 | 倫敦 | 76 | London |
伦敦大学 | 倫敦大學 | 108 | University of London |
轮迴 | 輪迴 | 76 |
|
论坛报 | 論壇報 | 108 | Tribune |
洛 | 108 |
|
|
洛杉矶 | 洛杉磯 | 108 |
|
罗斯 | 羅斯 | 108 | Roth (name) / Kenneth Roth |
罗素 | 羅素 | 108 | Russell |
律藏 | 108 | Collection of Monastic Rules; Vinaya; Vinayapiṭaka; Vinaya Piṭaka | |
马丁 | 馬丁 | 109 | Martin |
马克斯 | 馬克斯 | 109 | Marx |
马来西亚 | 馬來西亞 | 109 | Malaysia |
曼彻斯特 | 曼徹斯特 | 109 | Manchester |
曼城 | 109 | Manchester | |
马赛 | 馬賽 | 109 |
|
美国 | 美國 | 109 | United States |
美国人 | 美國人 | 77 | an American |
美洲 | 109 | Americas | |
蒙古 | 109 | Mongolia | |
蒙古佛教 | 109 | Buddhism in Mongolia | |
蒙古人 | 109 | Mongol | |
缅甸 | 緬甸 | 109 | Myanmar |
妙法莲华经 | 妙法蓮華經 | 77 | Lotus Sutra |
密多罗 | 密多羅 | 109 | Mitra |
弥勒 | 彌勒 | 109 |
|
摩竭陀 | 109 | Magadha | |
莫斯科 | 109 | Moscow | |
墨西哥 | 109 | Mexico | |
慕尼黑 | 109 | München / Munich | |
南传 | 南傳 | 110 | Theravāda Buddhism; South Asian Buddhism |
南传佛教 | 南傳佛教 | 78 | Theravāda Buddhism; South Asian Buddhism |
南美 | 78 | South America | |
南条文雄 | 南條文雄 | 110 | Nanjo Bunyu; Bunyiu Nanjio |
能忍 | 110 | able to endure; sahā | |
尼泊尔 | 尼泊爾 | 110 |
|
尼采 | 尼採 | 78 | Friedrich Nietzsche |
涅槃 | 110 |
|
|
宁玛派 | 寧瑪派 | 110 | Nyingma School; Red Hat School |
尼斯 | 110 | Nice (city in France) | |
纽约市 | 紐約市 | 78 | New York City |
牛津 | 110 | Oxford | |
牛津大学 | 牛津大學 | 78 | Oxford University |
纽约 | 紐約 | 110 | New York |
纽泽西 | 紐澤西 | 110 | New Jersey |
欧洲 | 歐洲 | 197 | Europe |
欧洲议会 | 歐洲議會 | 197 | European Parliament |
潘 | 112 |
|
|
潘维刚 | 潘維剛 | 112 | Tina Pan |
起信论 | 起信論 | 81 | Treatise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āyāna; Dasheng Qixin Lun |
侨务委员会 | 僑務委員會 | 113 |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uncil |
青年会 | 青年會 | 113 | YMCA |
七月 | 113 |
|
|
人大 | 82 |
|
|
仁波切 | 114 | Rinpoche | |
人间佛教 | 人間佛教 | 82 |
|
人间净土 | 人間淨土 | 82 |
|
日本 | 114 | Japan | |
日本佛教 | 82 | Japanese Buddhism | |
日莲 | 日蓮 | 114 |
|
日莲宗 | 日蓮宗 | 114 | Nichiren sect |
日文 | 82 | Japanese language | |
瑞士 | 114 | Switzerland | |
萨迦派 | 薩迦派 | 115 | Sakya school |
三藏 | 115 |
|
|
僧宝节 | 僧寶節 | 83 |
|
僧护 | 僧護 | 115 | Senghu |
僧伽 | 115 |
|
|
摄大乘论 | 攝大乘論 | 115 |
|
圣彼得堡 | 聖彼得堡 | 83 | Saint Petersburg |
圣诞节 | 聖誕節 | 115 | Christmas Day |
世亲 | 世親 | 115 | Vasubandhu |
史特劳斯 | 史特勞斯 | 115 | Strauss (name); Johann Strauss; Richard Strauss |
世友 | 115 | Vasumitra | |
十二月 | 115 |
|
|
十九世纪 | 十九世紀 | 115 | 19th century |
史坦因 | 115 | Stein | |
十一月 | 115 |
|
|
十月 | 115 |
|
|
十月革命 | 115 | October Revolution | |
叔本华 | 叔本華 | 115 | Arthur Schopenhauer |
水陆法会 | 水陸法會 | 83 | Water and Land Service |
说一切有部 | 說一切有部 | 115 | Sarvastivada |
司法部 | 115 | Ministry of Justice (PRC etc); Department of Justice (USA etc) | |
斯里兰卡 | 斯里蘭卡 | 115 | Sri Lanka |
斯密 | 115 | Smith (name) / also rendered as 史密斯 | |
四月 | 115 |
|
|
宋大明 | 83 | Daming reign of Liu Song | |
苏俄 | 蘇俄 | 115 | Soviet Russia |
苏联 | 蘇聯 | 115 | Soviet Union |
索尔 | 索爾 | 115 | Thor |
索甲仁波切 | 115 | Sogyal Rinpoche | |
台北 | 臺北 | 84 | Taipei |
台北 | 臺北 | 84 | Taipei |
泰国 | 泰國 | 116 | Thailand |
台湾 | 台灣 | 84 |
|
太虚大师 | 太虛大師 | 84 | Venerable Master Taixu |
唐人街 | 84 | Chinatown | |
檀香山 | 116 | Honolulu | |
倓虚 | 倓虛 | 116 | Tanxu |
塔州 | 116 | Tasmania | |
天主教 | 116 | the Catholic church; Catholicism | |
天主教会 | 天主教會 | 116 | the Catholic church |
提摩太 | 116 | Timothy | |
童军团 | 童軍團 | 84 | Scouts |
土耳其 | 116 | Turkey | |
突厥 | 84 | Tujie; Göktürks; proto-Turkic ethnic group | |
外交部 | 87 |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 Foreign Office | |
瓦西里 | 119 | Vasily (name) | |
文德 | 119 | Wende | |
文化研究所 | 119 | 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 |
文殊师利 | 文殊師利 | 119 | Mañjuśrī; Manjushri; Manjusri |
吴 | 吳 | 119 |
|
乌兰 | 烏蘭 | 119 | Wulan |
五月 | 119 | May; the Fifth Month | |
西伯利亚 | 西伯利亞 | 120 | Siberia |
西德 | 120 | West Germany | |
西海 | 88 | Yellow Sea | |
西域 | 120 | Western Regions | |
厦门大学 | 廈門大學 | 120 | Xiamen University |
香港 | 120 | Hong Kong | |
小亚细亚 | 小亞細亞 | 120 | Asia minor; Anatolia |
夏威夷 | 120 | Hawaii, US state | |
夏威夷岛 | 夏威夷島 | 120 | Hawaii island |
西半球 | 120 | Western Hemisphere | |
西北方 | 120 | northwest; northwestern | |
西本愿寺 | 西本願寺 | 120 | Nishi Hongan-ji |
西方 | 120 |
|
|
希腊 | 希臘 | 120 | Greece |
西来大学 | 西來大學 | 88 |
|
西来寺 | 西來寺 | 120 | Hsilai Temple |
锡兰 | 錫蘭 | 88 | Ceylon |
西敏 | 120 | Westminster | |
星云 | 星雲 | 120 | Hsing Yu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
新天地 | 120 | Xintiandi | |
匈牙利 | 120 | Hungary | |
希特勒 | 120 | Adolf Hitler (1889-1945) | |
休士顿 | 休士頓 | 120 | Houston, Texas |
西藏 | 88 | Tibet | |
虚云 | 虛雲 | 120 | Venerable Xu Yun |
玄奘 | 120 |
|
|
宣化 | 120 |
|
|
须达多 | 須達多 | 88 | Sudatta |
薛 | 120 |
|
|
学道 | 學道 | 120 |
|
亚金 | 亞金 | 121 | Achim |
杨文会 | 楊文會 | 121 | Yang Wenhui |
仰光 | 121 | Yangon | |
鸦片战争 | 鴉片戰爭 | 89 | Opium Wars |
亚洲 | 亞洲 | 121 | Asia |
耶和华 | 耶和華 | 121 | Jehovah |
耶教 | 121 | Christianity | |
耶鲁大学 | 耶魯大學 | 121 | Yale University |
耶稣 | 耶穌 | 121 | Jesus; Jesus Christ |
异部宗轮论 | 異部宗輪論 | 89 | Samayabhedoparacanacakra; The Cycl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ismatic Doctrines |
译经院 | 譯經院 | 121 | Institute for Sutra Translation |
仪礼 | 儀禮 | 89 | Yili; Book of Etiquette and Ceremonial |
伊凡 | 89 | Ivan | |
一九 | 121 | Amitābha | |
伊朗 | 121 |
|
|
伊利诺州 | 伊利諾州 | 121 | Illinois, US state |
伊莉莎白 | 121 | Elizabeth | |
印经院 | 印經院 | 121 | Institute for Printing Sutras |
印度 | 121 | India | |
印度佛教 | 89 | Indian Buddhism | |
印度教 | 121 | Hinduism | |
应供 | 應供 | 121 |
|
英国 | 英國 | 89 | England |
英吉利 | 121 | England | |
印加 | 121 | Inca Civilization | |
艺术家 | 藝術家 | 121 | artist |
永昌 | 121 |
|
|
犹太教 | 猶太教 | 121 | Judaism |
犹太人 | 猶太人 | 121 | the Israelites; the Jewish people |
浴佛法会 | 浴佛法會 | 121 | Bathing the Buddha Celebration |
圆觉经 | 圓覺經 | 89 |
|
元月 | 89 |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new year | |
越战 | 越戰 | 89 | Vietnam War |
越南 | 121 | Vietnam | |
越南战争 | 越南戰爭 | 89 | Vietnam War |
盂兰盆法会 | 盂蘭盆法會 | 121 |
|
云居 | 雲居 | 121 |
|
藏传佛教 | 藏傳佛教 | 122 | Tibetan Buddhism |
藏文 | 122 | Tibetan; Tibetan writing | |
藏语 | 藏語 | 90 | Tibetan language |
哲蚌寺 | 122 | Drepung monastery | |
真言宗 | 122 | Shingon School; Mantra School | |
中美洲 | 122 | Central America | |
中亚 | 中亞 | 90 | Central Asia |
中共 | 90 |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
中国大陆 | 中國大陸 | 90 | Chinese mainland |
中国佛教会 | 中國佛教會 | 122 |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中华佛教总会 | 中華佛教總會 | 122 |
|
中华民国 | 中華民國 | 90 | Republic of China |
中南半岛 | 中南半島 | 122 | Indochinese Peninsula |
庄严寺 | 莊嚴寺 | 90 | Zhangyan Temple |
紫禁城 | 122 | The Forbidden City; the Imperial Palace | |
宗教与社会的融和 | 宗教與社會的融和 | 122 |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Union |
佐佐木 | 122 | Sasaki (Japanese surname) |
Glossary
Buddhist terminology, except the proper nouns listed above. Number of terms: 119.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阿罗汉果 | 阿羅漢果 | 97 |
|
八大宗派 | 98 | eight schools of Chinese Buddhism | |
八正道 | 98 | Noble Eightfold Path; Eightfold Noble Way | |
八宗 | 98 | eight sects | |
北传佛教 | 北傳佛教 | 98 | northern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Northern Buddhism |
贝叶经 | 貝葉經 | 98 | palm leaf sutra |
本山 | 98 |
|
|
比丘戒 | 98 | the monk's precepts; Bhiksu Precepts | |
般若 | 98 |
|
|
禅风 | 禪風 | 99 |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one of the schools of Chan |
禅净 | 禪淨 | 99 | Chan and Pure Land Buddhism |
禅堂 | 禪堂 | 99 |
|
禅学 | 禪學 | 99 | to study the Chan School |
禅修 | 禪修 | 99 |
|
禅坐 | 禪坐 | 99 |
|
慈善救济活动 | 慈善救濟活動 | 99 | charitable aid programs |
大觉 | 大覺 | 100 | supreme bodhi; enlightenment |
大乘经 | 大乘經 | 100 | Mahāyāna sutras |
大袍 | 100 | haiqing; black robe | |
德国佛教传道会 | 德國佛教傳道會 | 100 | 1. Buddhistischen Missionsverein für Deutschland; 2. Buddhist Missionary Association of Germany |
等观 | 等觀 | 100 | to view all things equally |
等身 | 100 | a life-size image | |
度众 | 度眾 | 100 | Deliver Sentient Beings |
对法 | 對法 | 100 |
|
二六时 | 二六時 | 195 | twelve hours |
法水长流 | 法水長流 | 102 | Dharma Water Continuously Flows |
法座 | 102 | Dharma seat | |
法号 | 法號 | 102 |
|
法会 | 法會 | 102 | a Dharma service; an assembly; dharma-saṃgīti |
法名 | 102 | Dharma name | |
梵夹 | 梵夾 | 102 | fanjia |
法器 | 102 |
|
|
法水 | 102 |
|
|
法嗣 | 102 | Dharma heir | |
法藏 | 102 |
|
|
佛光成年礼 | 佛光成年禮 | 102 | Buddha Light Adulthood Ceremony |
佛光道场 | 佛光道場 | 102 | Fo Guang Shan temple |
佛光普照 | 102 | Buddha's Light Shines Universally | |
佛光人 | 102 | Fo Guang member; Buddha's Light member | |
佛慧 | 102 | Buddha's wisdom | |
佛传 | 佛傳 | 70 | the Life of the Buddha |
佛道 | 70 |
|
|
佛化 | 102 |
|
|
佛教历史 | 佛教歷史 | 102 | history of Buddhism |
佛教研究 | 102 | Buddhist studies | |
佛教艺术 | 佛教藝術 | 102 | Buddhist art |
佛书 | 佛書 | 102 | Buddhist texts; scripture |
佛学院 | 佛學院 | 70 |
|
副会长 | 副會長 | 102 | Vice President (of association, e.g. BLIA) |
敷演 | 102 |
|
|
共修 | 103 | Dharma service | |
共修法会 | 共修法會 | 103 | a regular Dharma service |
皈依 | 103 |
|
|
弘法活动 | 弘法活動 | 104 | Dharma propagation event |
弘法 | 104 |
|
|
弘法利生 | 104 |
|
|
讲经 | 講經 | 106 |
|
教理 | 106 | religious doctrine; dogma | |
教团 | 教團 | 106 |
|
家庭普照 | 106 | a family Dharma service | |
戒律 | 106 |
|
|
净化人心 | 淨化人心 | 106 | reclaim the noble qualities of the mind |
经论 | 經論 | 106 | sutras and shastras; scriptures and commentaries |
精舍 | 106 |
|
|
了知 | 108 | to understand clearly | |
弥兰陀王 | 彌蘭陀王 | 109 | King Milinda |
密教 | 109 | esoteric teachings; esoteric Buddhism | |
南华管理学院 | 南華管理學院 | 110 |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nhua University |
念珠 | 110 |
|
|
披剃 | 112 | to first don the robe and shave the head as a monastic; to be come a monastic | |
求法 | 113 | to seek the Dharma | |
人和 | 114 | Interpersonal Harmony | |
人中 | 114 | mānuṣyaka; a multitude of men | |
三宝佛 | 三寶佛 | 115 | the Triple Gem Buddhas |
三千 | 115 | three thousand-fold | |
三千界 | 115 | Three Thousandfold World System; trisāhasramahāsāhasralokadhātu; a great chiliocosm; trichiliocosm; the cosmos | |
三世 | 115 |
|
|
三坛大戒 | 三壇大戒 | 115 | ordination; ordination ceremony for nuns and monks |
三天 | 115 |
|
|
三摩耶 | 115 |
|
|
僧团 | 僧團 | 115 | Sangha; Buddhist monastic community |
僧侣 | 僧侶 | 115 |
|
僧众 | 僧眾 | 115 | the monastic community; the sangha |
圣教 | 聖教 | 115 | sacred teachings |
十方 | 115 |
|
|
受持 | 115 |
|
|
四一 | 115 | four ones | |
坛城 | 壇城 | 116 | a mandala |
檀讲师 | 檀講師 | 116 |
|
卍字 | 119 | a swastika | |
往生 | 119 |
|
|
唯识 | 唯識 | 119 | vijñaptimātratā; consciousness only; mere-representation |
五戒 | 119 | the five precepts | |
无诤 | 無諍 | 119 |
|
下化众生 | 下化眾生 | 120 | backtrack to deliver sentient beings |
新佛教 | 120 | new Buddhist | |
信徒讲习会 | 信徒講習會 | 120 | Devotee Seminar |
星云大师讲演集 | 星雲大師講演集 | 120 | A Collection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Lectures |
信众 | 信眾 | 120 | devotees |
雄猛 | 120 | a brave or eminent man; a hero; vīra | |
学佛 | 學佛 | 120 | to learn from the Buddha |
学养 | 學養 | 120 | Knowledge and Virtue |
薰修 | 120 | Permeated Cultivation | |
业报 | 業報 | 121 |
|
一佛 | 121 | one Buddha | |
一劫 | 121 |
|
|
有法 | 121 | something that exists | |
优婆塞 | 優婆塞 | 121 |
|
圆融 | 圓融 | 121 |
|
赞歎 | 讚歎 | 122 | praise |
早期佛教 | 122 | early Buddhism | |
真谛 | 真諦 | 122 |
|
正教 | 122 |
|
|
正业 | 正業 | 122 |
|
止观 | 止觀 | 122 |
|
中道 | 122 |
|
|
中有 | 122 | an intermediate existence between death and rebirth | |
住持 | 122 |
|
|
宗教对话 | 宗教對話 | 122 | Religious Dialo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