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1 - Doctrine 《佛教叢書1-教理》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 Buddhism - Part 2: The Five Groups of Dharmas - the Content of a Hundred Mental Objects 佛教的主觀與客觀 第二篇 五位百法─百種心事的內容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主觀客觀 第二 五位百法心事內容

    五位百法意義

  所謂五位百法宇宙一切萬有諸法分為心法心所法五十一色法十一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為法所以稱為五位百法」。

  色法十一心法五十一心所法

  二十四相應無為

  「五位百法法相宗對於萬有諸法分類法相宗主張客觀主觀心識變現因此唯識轉變次第排列五位順序

  1.心法一切有為法,「具有主動主宰支配力外境精神主體具有分別作用根本所以心法又稱心王最勝意思因此首位

  2.心所法隨著心法心王擁有並且心王相應臣子附屬君王一樣所以心王後面列為第二位

  3.色法心王心所能變色法色法自己不能變現心王心所才能顯現五根六塵影像因此色法排列第三

  4.相應行法心王心所色法作用成立所以排列第四

  5.無為法前面有為法滅盡不再之後顯示出來便是無為法所以無為法排列第五

  五位百法如下

    

    五位百法內容

    心王

  心王精神作用主體自在並且具有成就萬法能力最為殊勝所以稱為」。心王又名心法眼識耳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一般人稱為八識心王」。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眼識眼根色境心識

  第二耳識耳根心識

  第三鼻根心識

  第四舌根心識

  第五身識身根心識

  五識只是各別各自境界產生單純感覺作用本身沒有認識分別功用必須第六意識共同才能了別境界所以五識又稱各別」。

  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一切諸法心識意識可分五識意識單獨產生意識其他能緣現在只有第六意識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法所以意識又稱一切八識最為猛利敏捷三界九地一切迷悟不由意識

  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實法心識我執根本執著迷妄惡業輪迴生死反之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真理因此末那識又名染淨

  第八阿賴耶識七識根本變現萬有種子又名藏識種子作用所以又稱

    心所

  心所心數心所有法從屬心王心王相應種種複雜精神作用

  心王心所差異在於外境方式不同心王心所相與例如我們面對時候心王概觀心所不但概觀而且能緣

  心王心所之間相應關係

  1.平等心王心所相同

  2.平等心王心所相同

  3.平等心王心所同時作用

  4.平等心王心所作用一個心王同一種類心所起作用並非同時兩個以上心王心所

  五位百法五識心王相應三十四心所遍行心所心所善心十一隨煩惱隨煩惱

  第六識心相應五十一心所遍行心所心所善心十一根本煩惱隨煩惱二十不定心所

  第七識心王相應十八心所隨煩惱遍行心所心所中的根本煩惱四法

  第八識心王相應心所遍行心所

  心所法五十一可分通常稱為五十一心所」,遍行心所心所善心十一煩惱隨煩惱二十不定

  ()遍行心所

  遍行任何認識作用發生所生心理活動分為作意因為心理活動具有普遍性一切一切一切一切所以叫做遍行」。

  1.作意引起念頭領導注意外境含有警覺靈敏作用

  2.和合產生心所法

  3.產生領納外境感受苦受憂受樂受喜受捨受五受

  4.心中浮現境相產生概念心理作用

  5.審慮引起心所造成意業精神作用命令籌劃謀略思考衡量行為造作善業惡業

  ()心所

  特定境界引起心理活動因為活動範圍並不一切一切一切一切所以稱為」,作善作惡包含勝解心所

  1.對於喜歡產生欲求精神作用三性

  2.勝解對於生起印可精神作用

  3.明白記憶不會精神作用

  4.一處全神貫注境界精神作用

  5.推理判斷事理精神作用三性

  ()善法十一

  伴隨善心心理作用現世未來世給與利益包含精進無貪無瞋輕安不放逸不害十一心所

  1.對於一對全然崇敬毫無疑惑使心理獲得清淨精神作用

  2.精進努力修行精神作用

  3.自省罪惡感到羞恥心理作用

  4.自己有了面對他人覺得羞愧

  5.無貪所有境界沒有

  6.無瞋遭逢不順境界心中不生瞋恨煩惱

  7.明白事理精神作用

  8.輕安身心輕快安適境界優遊祥和精神作用輕安主要禪定獲得使修習持續進行

  9.不放逸防範惡事專注善法精神作用

  10.遠離掉舉寂靜能不保持平等正直精神作用

  11.不害他人心理作用

  ()煩惱

  煩惱使有情身心產生惱亂染污精神作用分為不正見煩惱根本所以又稱根本煩惱」。

  1.對於順境產生染污愛著心理痛苦來源

  2.對於逆境生起使身心熱惱不得安穩

  3.愚痴無知不明事理心理

  4.他人比較高低好惡生起輕蔑他人自恃心理

  5.對於佛教真理猶豫無法決定精神作用

  6.不正見違背佛教真理見解

  ()隨煩惱二十

  隨煩惱根本煩惱生起心所概括

  1.隨煩惱忿煩惱各別生起染污精神作用

  2.隨煩惱無慚無愧伴隨一切不善心精神作用

  3.隨煩惱放逸懈怠不信掉舉失念散亂不正遍及一切染污心精神作用

   (1)忿不順境界因為發生行為

   (2)對於忿怒不能忘懷結怨

   (3)隱藏發露懺悔行為精神作用

   (4)瞋恨追想過去現在不悅境界產生懊惱煩悶心理

   (5)獲得利養種種手段迷惑他人德行心理

   (6)心曲假裝順從他人心理

   (7)自己長處產生傲慢自大心理

   (8)懷有損害他人心理

   (9)他人長處生起不悅心理

   (10)財物教法不願施捨心理

   (11)無慚對於諸事功德善事崇敬對於賢人師長輕慢不服對於自己過錯不知羞恥心理

   (12)無愧怖畏現在未來惡報不顧世法恣意行惡

   (13)不信內心不清對於真理不能信仰愛樂

   (14)懈怠懶惰精進

   (15)放逸放縱身心精勤修習

   (16)使身心萎靡頹喪昏昧沈鬱喪失積極進取活動精神作用

   (17)掉舉浮動不安精神作用

   (18)失念不能明白記憶所緣境善法精神作用

   (19)不正誤解境界精神作用

   (20)散亂對於境界流蕩散亂無法專注精神作用

  ()不定

  不定其他心所具有決定性一切染心沒有決定性由於相應不定所以不定

  1.追悔例如壞事而後但是做好事而後因此沒有決定性

  2.身心昏昧沈重精神作用適當睡眠恢復精力然而睡眠一種懶惰所以沒有決定性

  3.事理粗略思考作用

  4.細心思惟諸法精神作用

  二法可以推度事理但是如果持續使身心疲勞正念旁落所以沒有一定

    色法

  色法有形佔有一定空間而且變壞物質現象包含五根五境法處十一

  五根身等感官及其機能出生增上意義五根除了能緣以外內五認識作用功能殊勝所以稱為」。五境五根客觀它們也是五識境界因為五境使煩惱污染心性有如塵埃所以又名五塵因為五境往往我們執著妄心認為淨妙境界所以稱為法則第六意識

  十一種色分別說明如下

  1.眼根攝取色境眼識

  2.耳根攝取耳識

  3.鼻根攝取

  4.舌根攝取

  5.身根攝取身識

  6.色境眼根眼識境界可分顯色形色表色顯色表示物質色彩差別顏色以及顯色色法形色表示物質形狀差別低等色法表色表示差別動作色法

  7.耳根耳識境界可分可意不可相違多種

  8.鼻根攝取境界可分平等不等色法

  9.舌根攝取境界可分

  10.身根攝取身識境界共有十一四大種其中四大種

  11.法處第六意識境界可分極略色遍計所起色極略色有形物質分析至極青黃顯色物質分析至極又稱無表色因為受戒引發心中色法以上菩薩由於定力變現色聲五境遍計所起色幻覺所生虛妄色法

    相應行法

  相應行法一種物質心所作用名稱所以離開心所無法作用包含意義

  1.不是能緣所以心所相應

  2.沒有所以色法相應

  3.生滅所以無為法相應

  相應行法第六意識境界分為二十四

  1.造作成就意思假名有情成就色心成就作用

  2.命根由於過去業力受生世間出生死亡一期身命具有維持體溫心識住世長短功能假名命根」。

  3.眾同分眾多有情具有同類性質使有情眾生同等類似果報同類相似作用名稱

  4.異生性異生就是凡夫異名因為凡夫輪迴六道種種別異果位凡夫變異所以凡夫異生所以異生性就是假名眾生使眾生成為凡夫性能也就是見惑煩惱種子

  5.無想定禪定中心好像蟄蟲一般不能完全證入聖果凡夫外道有漏

  6.滅盡定滅盡心所無心禪定阿羅漢遠離所得境界無想定合稱心所分位名稱

  7.無想無想定死後無想天果報五百大劫心所完全寂滅無意識狀態

  8.自性名目名字積聚意思積集以上稱為」。一字,「二字就是

  9.用來詮釋事物義理集合句子以上構成一個完整思想稱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表達完整思想稱為」。

  10.文身字母拼音符號i、u、a、b、c、d、A、ㄅ、ㄆ、ㄇ、ㄈ……沒有意義單音以上稱為文身」。連續使用構成詮釋事物」;連結表達完整意義」。音聲名稱

  11.有為法有的作用

  12.有為法安住作用

  13.有為法作用

  14.無常有為法滅亡作用又稱

  15.流轉有情生死相續不斷三界六道展轉輪迴有為法剎那生滅相續不斷

  16.決定差別一切事物善惡因果差別混亂

  17.相應諸法因果和合關係

  18.勢速有為法生滅變異迅速

  19.次第一切有為法生滅流轉前後順序不是同時

  20.有為諸法相續遷流產生三世時間差別

  21.方位空間色法色法相對空間產生分位關係共有西四維十方

  22.表示諸法存在數量

  23.和合有為諸法生起眾多因緣和合集會作用

  24.不和有為諸法因緣不和所以互相乖離有分指法分離

    無為法

  無為法離開因緣造作指法真如而言有為法理體法性真如本來理體但是為了便於說明名作無為法」,其中含有意義

  1.不生不滅因緣所生所以沒有生滅

  2.無為法又稱法身真如佛性所以沒有得失

  3.沒有你我分別佛道

  4.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剎那生滅變化常住不變萬古所以沒有去來

  無為法共有

  1.虛空無為真如遠離各種煩惱障猶如虛空一般所以稱為虛空無為

  2.擇滅無為智慧簡擇斷滅煩惱顯現真如

  3.擇滅無為不須智慧簡擇斷滅煩惱本來自性清淨真如

  4.不動無為第四禪滅除二受顯現真如

  5.無為無想天滅除六識心想二受顯現真如

  6.真如無為離開我法二執顯現真實如常法性理體

  無為用來詮釋法性真如第六無為用來詮釋法性真如

    結語

  萬法區分主觀客觀二種另外可分有為法無為法由於聞法根機不同基於觀察角度不一因此以及五位百法差別雖然如此這些分類宇宙一切萬有諸法所以約略只是方法差異其所分析宇宙萬法相通除了無為法其餘九十四可以歸納五蘊

  色蘊中的十一種色

  受蘊遍行心所中的受法

  想蘊遍行心所中的想法

  行蘊除了受想二法其餘四十九心所有法二十四相應行法七十三

  識蘊八識心王

  之中心法心所有法五十九五分可見心識活動複雜性中的九十四有為法因緣所生凡夫由於迷惑妄想它們以為實法因而有了主客分別於是造業輪迴生死無有我們修證目的就是虛妄心識如實智慧二執達到真如無為境界

...................................................................................

五位百法意義

心王心所關係

舉例說明根本煩惱隨煩惱

五蘊關係

...................................................................................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