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Preface: Wholeness and Freeness 《香港的未來》序:圓滿與自在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外界序文 《香港的未來》序:圓滿與自在生活在人間,我們大部分人都祈求安定、安樂、安心,有一個安和樂利的生活。
人間佛教的目標,不只是要大家獲得短暫人生的滿足而已,透過對於生命循環的洞悉,能夠有智慧生活得歡喜圓滿,以最有效的方式,來提昇自我生命的品質,乃至整個大我生命共同體的健全與進步。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看到人生種種「苦」的根源,說出「人生是苦」這句聖言,就好比高明的醫生為病人診斷出正確的病情一樣,既知病根,能對症下藥離痊癒也不遠了。所以「苦」、「集」、「滅」、「道」─ 佛陀說出的四聖諦,以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人生的煩惱病苦現象,都是可以解決的;解除之道就是正確的認知生命的真諦,並且使用對於自他都有益的方法來生活。
人間佛教的宗旨,也就是遵循佛陀的腳印,在充滿不安、擾攘的人間,打開內心幸福的泉源,建設當下的淨土。好比在處處都使用化學農藥、生長激素,只顧眼前、不見未來的氛圍中,能獨具慧眼的開墾出豐收而無病蟲害的有機園地,讓蝴蝶、鳥雀等各種小生命,也能在這一片自然、安全的田園中,快樂的飲食、歌唱。
在現實的人間,總是處處充滿了無法預期的變數,這些突然發生或即將發生的變動,乃是導致生活中不安與恐懼的來源。但是,反過來說,如果生活一成不變、周而復始,每日刻版的循環,生命領域無法擴充,生活經驗無法交換,生命過程缺乏進展與創造的契機,這也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世界上凡是偉大莊嚴的奇觀、異景,無一不是因為其間充滿了變數、高潮迭起,或千變萬化,由此引發全人類對於大自然由衷的崇敬與禮讚,甚至於感動落淚。從埃及金字塔到尼加拉瓜大瀑布,到萬里長城……,以其不可計數的天險,或以人類無盡的生命血淚來堆砌完成,可以說,走上萬里長城,就好像在先人的胸膛上來回踱步一般;在精神上,則可呼吸到不朽與偉大的的永恆!又以佛教無盡的生命輪迴來俯瞰這座長城,更可看出當年以血淚築城的工作者,也可能是今日在城上悠閒散步的享受者─生命之輪,不曾虧待任何一人!
香港,這顆明亮的東方明珠,在一九九七年的今年,有一個巨大的轉變。遠在一八四二的時候,因為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原本只是一千多戶漁村的不知名小島,成了英國的屬地。經過一百五十六年自由政策的經營、開展,香港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港口,全世界的巨賈大亨,都被吸引到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來。這一段成長的歷史,時時都在為香港人說法:如果只有自由的貿易政策,沒有香港人努力勤苦的經營,當年的寂寞漁村,不會成為今天舉世知名的香港;又如果只有香港人勤苦的努力、經營,而無自由的民主政策,香港也不可能成為香氣遠揚的香港。
而對著九七主權的回歸,不只香港人關注,全世界人也都在密切的觀察。在六月三十日午夜十二時五十九分,英國的米字旗緩緩的下降;凌晨零時的開始,中共的五星旗緩緩的升上旗桿。凌晨一時三十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體立即成立。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過程,透過新聞媒體,全世界的人都共同見證了這歷史的一刻。根據統計,來自全世界七百五十家的傳播媒體,共計有八千人以上的記者,到來採訪!光是記者,就比當年三千多人的人口,多出好幾倍來!
我們現在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一個地方之價值,不在於土地的大小,而在於人們投注心力的大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長遠,而在於對社會大眾的貢獻有多少。
香港人在過去,對於經濟的開展,有著傲人的成績單,同時香港人也具有很高的種族融和性格。記得去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巴黎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時,我曾以「平等與和平」作為主題演說。目的就是希望今後的世界,除了政、經、文化、教育的開展之外,能夠更深入的注重心靈的開展,從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包容,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尊重與包容,香港這次的回歸,就是國與國之間尊重與包容的最佳示範。
香港的未來遠景,要靠香港人共同來描繪、建設。香港目前的情況,是一種混和的混沌過程。聽說「混沌」是個完美的數學現象─一種最新科技概念─簡單的「因」,也能產生複雜的「果」。以禪的語言來說,就是「渾身是眼」。明確的說,香港的未來能夠重視精神面的提昇,締造心靈的淨土,乃是當務之急。人類的心靈,就是一切事業的源頭。心靈圓滿了,不管外境如何變動,都能「以不變來應萬變」找到永恆美麗的家園,心靈永久的安住處。
金庸先生是我欽佩的作家,我曾在香港訪問過他,感謝令公子查傳倜先生要我出版《星雲佛學選集》,更感謝魏承思先生精心的編選,找出我三十年來的講演,選出與「人間佛教」相關的主題,為現代生活在繁忙中的人們,打開學佛的途徑。希望大家能夠「動而有靜、忙而能閒、多而不繁」,達到心靈上與現實間的理想調和、圓滿自在。
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於佛光山法堂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