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fe With Palms Joined 3 - The Causes and Conditions of One-Stroke Calligraphy 《合掌人生3-一筆字的因緣》
Mazu and Taiwan's Avalokitesvara 媽祖,台灣的觀世音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媽祖,台灣的觀世音│天人之間│
一九四九年我來到台灣,屈指一算,已經快要一個甲子的歲月。我在台灣,除了弘揚佛法,在民間信仰裡,和我因緣最深的,應該就是「媽祖」了。媽祖是中國沿海人民所崇仰守護航海的女神,他對漁民救苦救難,因此被奉為海上的守護神,甚至國際人士尊稱為「中國女海神」。尤其在台灣的民間信仰裡,從現實人生中被神格化,成為人們最崇拜,乃至信仰最普及的神明,「媽祖」堪稱第一。
媽祖信仰已有千年歷史,清朝雍正時,曾經通令全國沿海各省一體建廟,春秋祀祠,其中奉祀最盛,廟宇最多的就是台灣。在台灣的媽祖廟、天后宮,多達五、六百座以上,其中如北港朝天宮的香火之鼎盛,每年進香信徒人數高達百萬人次;一年一度的大甲及北港媽祖繞境出巡,更是動員數十萬人,其信仰向心力之大,香火之盛,已經跟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沒有兩樣了。
記得五十多年前,我初抵台灣時,就曾在北港媽祖廟的宗聖台講演,當時我看一般信徒對媽祖信仰虔誠的崇拜,覺得非常感動。尤其有一次,彰化媽祖行香團朝拜北港的媽祖廟,彰化縣佛教會理事長林大賡先生邀我坐三輪車,到媽祖行陣中遊行了好幾個小時,讓我對台灣的民間信仰有了深切的認識。
當時我們乘坐三輪車,隨著川流的人潮,在炮聲隆隆,鑼鼓喧天裡,我看到許多的闔家老少,一起持香默禱,無比虔敬的眼神;還有一長排連綿無盡的人龍,他們偃然跪趴在地上,無懼「伊咻、伊咻」呼嘯而過的陣頭,他們借助「鑽轎腳」的儀式,感受媽祖的加持護佑。我還看到一些身軀障礙的朋友,或行動不便的老者,他們堅持跪下鑽轎的虔誠。一瞬間,我深深感受到媽祖的聖德偉大,祂如同觀音菩薩一樣,都是有情有義,與眾生同在;都是尋聲救苦,不捨一人。
│靈感事蹟│
媽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是福建莆田湄洲人,生於宋建隆元年(九六○)三月二十三日,原名林默,從小茹素,信仰佛教,而且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深厚。
根據宋代史料文獻記載,媽祖的父親林愿,是宋朝官員,擔任福建都巡檢;母親王氏,賢慧慈和。林家祖先原籍河南,世代都是官高爵顯,更是福建的望族。在媽祖出生之前,林家已經育有一男五女,但是唯一的獨子體弱多病,王氏於是早晚焚香祝禱,祈求觀世音菩薩再賜麟兒,盼能光耀林家的宗嗣,使後代綿延興旺。
也許是「心誠則靈」吧!一天晚上,王氏在睡夢中,看到觀音菩薩賜給她一粒藥丸,吞服之後,果然不久就懷有身孕。媽祖出生時,據說天空光輝燦爛,還有一道紅光射進寢室,耀眼奪目,而且室內充滿了奇異的香味,久久不散。媽祖與一般的嬰兒不同,從出生到彌月,都不曾號哭,反而對著人微笑,因此取名為「默」,又作「默娘」。林家上上下下,都感受到這個觀音菩薩所賜的女嬰,的確與眾不同,因此對她也就特別的疼愛有加。
媽祖四、五歲的時候,曾經跟隨父親到浙江定海普陀山遊玩,當時她禮拜觀世音菩薩,宛如見到故人一般,一瞬不動地注視著菩薩像,久久不肯離去。從此之後,媽祖似乎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開始擁有特殊的神力,不但聰明穎悟,過目成誦,並且精通經文,十歲開始就經常焚香禮佛,朝夕誦經,不曾稍懈。她甚至具有預知吉凶禍福,幫人消災解難的能力,尤其敬愛兄姐,對父母孝順有加,因此廣受鄉里村人的讚賞。
媽祖從小就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她的慈悲一如觀世音菩薩,正是因為慈悲,使她得以更具神通力。根據民間傳說,曾經有位玄通老道士,因為接受觀音菩薩囑咐,在媽祖十三歲那年,穿著一身破爛衣服,翩然來到林家化緣。媽祖一見,不但不覺得討厭,反而誠心誠意把他請進室內,獻上一杯茶,恭敬的在一旁接待,不論老道士如何刁難考驗,媽祖一直都是誠懇以對。老道士深受感動,於是傳授給她「玄微祕法」,幫助她日後救渡世人。
另外,在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於自家庭院的古井旁,遇到一位面目猙獰的神人,授給她一個「銅符」,使她一身的法術更加靈通萬變,從此在鄉里間驅邪救危,受到大眾的愛戴。
媽祖的神通,最為膾炙人口的,就在十六歲這一年,有一天,媽祖的父親與兄長一同出海,突變天氣轉變,颱風大作,狂濤怒撼。當時媽祖正在家中織布,預感到父兄駕舟在海上,必然凶多吉少,可能隨時都有沉船的危險。於是媽祖伏在織布機上,閉起一隻眼睛,一手拿著織布梭子,一手拉著絲線,雙腳踏在機軸上,神情就像乘風破浪一般。
母親王氏在一旁,看到這個情景,不免奇怪,因此連喊幾聲,媽祖都沒有回應。母親於是上前拉拉他的手臂,媽祖一驚,忽然醒來,手中的梭子「碰」一聲,應聲落地。媽祖看著母親,傷心含淚說:「父親及時救上,安然無恙,哥哥已經沉沒海中身亡了。」
原來媽祖伏在織布機上,當時已經入定出神,他腳踏機軸,宛如站在舟上,一手拉著父親船頭的碇繩,另一手掌著兄長的船舵,突然被母親拉醒,手中的梭子摔到地上,兄長的船便翻沉了。
不久,林愿從海上回來,一路哭啼,王氏一見兒子沒有歸來,心知已經遇難,即刻悲痛昏厥過去。隔天大浪還未平靜,媽祖就奮勇駕著船出海,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兄長的屍體,帶回安葬。經過這次「救父尋兄」的事件後,媽祖孝悌的行儀美名,即刻傳遍鄉里,從此大家都尊稱她為「神姑」。
隔年春天,有一艘商船經過湄洲嶼海域,忽然遇到濃霧而觸礁,船底破漏,時刻都有沉沒的危險,船上商人個個驚慌失措,高聲呼救。這時媽祖正在家中誦經禮佛,隱約聽到海上傳來十分淒慘的呼救聲,於是祭起銅符察看,發現一商船觸礁即將沉沒,趕緊請漁民們出海搭救,可是海上風浪巨大,濃霧茫茫,誰也不敢前去冒險。媽祖見此危狀,情急之下,就在海邊拔了數叢小草往海中一拋,頃刻間,海面浮出了無數的大杉木,一根根併列,把遇難商船駕住,緩緩駛到湄洲嶼。由於媽祖「化草成木」,因此救了眾商人。
關於媽祖救人的靈感事蹟,在民間傳說很多,甚至被拍成連續劇,在民間廣為流傳,使得媽祖信仰更加普及化。其中有二個歷史名人,也與媽祖有過因緣。
其一是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在一次出使西洋時,於海上遭遇到大風浪襲擊,一艘艘光鮮亮麗的使節船,很快就被風浪打得支離破碎,在大海裡漂浮。這時天際一片漆黑,船中所有官員看著巨浪濤天的茫茫大海,心中無不恐懼萬分。身為使節的鄭和,立刻跪在甲板上,向媽祖禱告祈求,眾人見狀,也紛紛主動跪下。說也奇怪,原本漆黑的天空,突然出現兩盞紅燈,紅色的燈光不僅讓眾人眼睛一亮,似乎也在引導著船隻行進的方向。不多久,媽祖穿著一身紅衣從天緩緩而降,這時風平了,浪也靜了,烏黑的天空也漸漸轉成一片湛藍,所有的人就這樣獲救了。
其二,明末清初鄭成功到台灣時,船到台南的外海,因為退潮,海水太淺,船隻無法登陸。於是鄭成功就在船頭虔誠的禮拜神明,希望求助神明的力量,能夠幫助他度過難關。結果不可思議的是,剎那之間海水忽然漲了起來,鄭成功因此得以順利登陸。上了岸之後,發現岸上有一座媽祖廟,全體士兵一時口耳相傳,大家相信,這是靠著媽祖的庇祐,才能得以順利登陸。
媽祖一生,一直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行善濟世,遠近馳名,有口皆碑。直到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年),媽祖二十八歲那年的重陽日,傳說媽祖在湄洲嶼得道升天。許多鄉民眼見媽祖端立在彩雲上,冉冉升空,又隱約聽見悅耳的絲管仙樂之聲,雲中許多金童玉女,握旌旗,頂彩傘,若隱若現簇擁著媽祖升天而去。此後,湄洲島上時常香霧瀰漫,曾經有多人看到媽祖身著朱衣,飛翔海上,神靈屢顯,救助遇難漁民無數。大家感其德澤,於是在湄洲嶼山上建祠供奉,尊稱她為「通賢靈女」,並在湄峰摩崖刻上「昇天古蹟」四大字,世人相率奉祀。
│觀音化身│
媽祖信仰,早在民間取得一定的地位,尤其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地位之高,更是其他神明所望塵莫及。根據史料記載,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曾對媽祖多次褒封,總計宋朝十四次、元朝五次、明朝二次、清朝十五次,封號從「夫人」、「聖妃」、「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等。其中咸豐七年(一八五七)所封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竟多達六十四個字,可見媽祖受到朝廷的敬重之深。
此外,歷代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更是寫下大量的詞章詩句來歌頌媽祖,如宋代學者陳宓題「但見舢艫來復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元代詩人張翥的詩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明成祖永樂皇帝題詩「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等,媽祖精神儼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
千百年來,媽祖在民間信仰上,雖然勝過其他神明,但真正的佛道兩教中,祂似乎沒有入籍成為佛道認可的地位。記得四十多年前,我擔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當時雲林縣北港媽祖宮董事長郭慶文先生,曾經提出申請,希望能讓北港媽祖宮加入中國佛教會,可惜遭到佛教會主其事的主管拒絕,他認為媽祖應該歸屬道教,是一般的民間信仰,而不是佛教。
其實,在早期所有的媽祖廟裡,前殿供奉媽祖,後殿必然供奉觀世音,這已經成為慣例,人民也都以信奉觀世音的信仰來信奉媽祖。另一方面,我曾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弘法、做法會,當地的寺院,三寶座旁一邊是供奉觀世音菩薩,一邊則供奉媽祖,讓媽祖在佛殿中也有一個定位。
我認為佛教是個包容的宗教,佛教並不排斥民間信仰,因為有很多神明其實也都信仰佛教。早年一些神道教團體,用轎子抬著媽祖和其他神明到佛光山禮佛,大雄寶殿的殿主面有難色,我得知後,也諄諄開導徒眾:人都可以拜佛,神明為什麼不能拜佛呢?
有這麼一則趣談:在一間寺廟裡,大殿的中央供奉了一尊觀世菩薩,旁邊另外供奉一尊媽祖神像。有一天,守廟的廟祝認為,台灣媽祖的信仰普遍,信徒眾多,應該把媽祖擺在中間才對。於是他把媽祖的神像請到中央,把觀音聖像移到一旁。
事不湊巧,有一天來了一位出家人,一看,身為弟子的媽祖正坐在殿中,而師父觀音菩薩卻屈居在一旁,明顯違背倫常,因此不發一語就把兩尊聖像調換回原位。但是,第二天廟祝一看,又把神像搬到中間。就這樣你搬我移,你移我搬,把原本雕刻精美的聖像都碰壞了。後來觀音聖像和媽祖神像終於忍不住說話了:「我們兩人本來關係和諧,就因為他們不懂得『空有不二』的道理,弄得我們坐立不安,把我們的衣服也給損壞了。」
宗教應該是與宇宙同行,與人民同在!各個宗教徒心中的本尊雖有不同,但認真說起來,不管是釋迦牟尼佛,或是耶穌基督、穆罕默德、觀世音、孔子、城隍、土地公、媽祖等,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心中規畫出來的名詞而已,本有共通性,卻因我人心中的程度不同而有分別,但從道理上來講,同樣都是神聖的信仰中心。
多年來,如何讓媽祖能在佛教裡有所定位,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我想佛世時,天龍八部都是三寶的虔誠弟子、佛教的護法神明,甚至歷史上有很多神明都是皈依三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例如呂洞賓皈依黃龍禪師、關雲長皈依智者大師等。對於一些有歷史可考的護法正神,佛教應該包容他們,進而淨化他們、提升他們。媽祖是觀音的弟子,在政治上歷代均受到皇朝的尊崇,在民間尤其受到人民的膜拜,為什麼佛教不能尊重媽祖,為什麼不能讓他成為佛教的護法呢?
媽祖不但是佛教徒,也是觀音的化身。媽祖居於湄洲,是海城;觀世音在普陀山,也是海島。媽祖在海上救度眾生,觀世音也是慈航普度。人生本來就是苦海,任何時刻都需要救度,在我們的信仰中,不管是信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都是一種人格信仰的象徵,因此信者沒有必要去分別彼此。我常常面對釋迦牟尼佛,而內心禮拜觀世音菩薩;在觀世音菩薩座前,禮拜阿彌陀佛。「凡所有相,皆是我的心」,禮佛拜佛,最重要的是將佛與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不要起分別!何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為了度化眾生,觀世音菩薩應化各種身相,媽祖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應以媽祖身得度者,即現媽祖身而為說法」!
記得有一次,煮雲法師到宜蘭南方澳去布教,呼籲那裡的漁民要放棄媽祖信仰,轉而皈投佛教,結果引起當地居民的抗議。有位漁民說:「法師,你們不能批評媽祖,從我們祖先來此數百年間,我們都說自己是佛教徒,但佛教卻沒有一個法師來為我們說法開示,都是媽祖在護佑著我們;而我們之所以能信奉佛教,是靠著媽祖給我們佛法的因緣。現在你一來,憑什麼就要我們放棄對媽祖的信仰,難道要我們改信耶教嗎?」
當時我聽聞這番話,除了感到信仰必然有其層次,一方面也深覺慚愧無比,心想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沒有到處去弘法布教,化導眾生,傳播佛陀美好的教義,可以說是媽祖在各個地方維護了道德良知的信仰,維護了佛教的香火因緣,我們既然無法普度眾生,為何不能讓媽祖來做眾生的慈航呢?因此,我們不但不必排斥媽祖,還要將他納入佛教,使他成為正神。
│有容乃大│
記得過去佛光山舉辦全省行腳托缽,所到之處,有些佛教的寺院可能不歡迎我們,可是神道教的宮觀或廟堂,總是爭先恐後的迎接佛祖、歡迎僧寶,並說︰「我們的佛祖、法師來了﹗」神明都沒有排斥佛教,為什麼佛教偏偏要跟他劃清界限呢?
在早期,我曾在羅東的媽祖廟成立念佛會,在新竹的城隍廟,乃至全省各地的宮、觀廣場,舉辦佛學講座,我覺得民間信仰也成就了佛教,為什麼佛教不能成就民間信仰呢?甚至我曾經在天后宮舉辦供佛齋天,我將三寶供奉在中間,觀音在右邊、媽祖在左邊,然後兩邊才是諸天。這麼做是要讓媽祖與觀音有同等的地位,無論如何,我覺得佛教要包容,因為包容才能成其大,成其多。
佛教要容許民間信仰,因為信仰也有階段性,就如讀書有小學、中學、大學,甚至佛教的菩薩也有五十二階位,所以有「初發心菩薩」,乃至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妙覺菩薩。我們對於小學生,應該要更加愛護,何況民間信仰將來可能都會深入佛門,所謂「四姓出家,同為釋氏;四河入海,同一鹹味。」佛門廣大,不捨一法,不應該排斥民間信仰。
因此,當時中國佛教會拒絕媽祖宮入會,我力排眾議,我說中國人向來不管拜媽祖的、拜城隍的,甚至信奉一貫道的,都稱自己是佛教徒,可見他們都將佛陀視為是最高的信仰,佛教應該攝受他們,為他們定位,如果不准媽祖加入佛教會,必然會失去台灣半數人口的信徒。
總之,把媽祖歸於佛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像過去拜火教的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信奉懷疑論的舍利弗、目犍連,率領眾弟子們皈投佛陀之後,佛教馬上就多了一千兩百五十位生力軍,他們在佛法弘傳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佛陀教舍利弗、目犍連必須尊重他們過去的外道老師刪闍耶毗多羅尼子,教師子將軍應該繼續奉養他以前的外道老師,凡此不但無礙於佛教的發展,反而更讓人敬佩佛陀的通情達理。
可惜事與願違,後來媽祖宮不得已參加了道教會,我一直為此事深深感到可惜。不過北港媽祖宮雖然沒有加入佛教會,我與理事長郭慶文先生卻因此結下因緣,他曾在媽祖的繞境賽會中,邀請我做一首「媽祖歌」,我歡喜應允。當時自以為為媽祖填詞寫歌不是難事,但事實上為了這首歌詞,多年來我不斷醞釀,未曾稍忘,甚至為此翻閱不少有關媽祖的資料及文獻,希望能將媽祖的慈心悲願,在歌詞中表露出來,使人們對他有正確的認識。
時光飛逝,一下子幾十年過去,由於媽祖的聖德,我始終不敢動筆,直到二○○六年、八十歲生日前,一時心血來潮,終於完成了〈媽祖紀念歌〉。歌詞我是這樣寫的:
「巍巍乎媽祖,像高山的聳立;
浩浩乎媽祖,像海洋的寬廣。
是人間的聖母;是世界的明燈,
是佛教的護法,是菩薩的化身。
曾經入佛勤修道,常在苦海作慈航;
功德可參天,聖德林默娘。
威力大願滿十方,慈悲喜捨到處揚;
威力大願滿十方,慈悲喜捨到處揚。」
經過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妙圓法師為我徵曲,共徵得一百餘首作品,這些參與作曲者,除了台灣以外,分別來自新加坡、香港、中國、美國、紐約、溫哥華等近十個國家地區。這些參與詮釋〈媽祖紀念歌〉的創作曲子,有兒歌、民謠,客語調、台語等,風格或抒情或輕快,曲風相當多樣化,整體而言,都能唱出媽祖濟世利人、慈悲喜捨的精神,聆聽之後,令人油然生起神聖與尊崇之感。
徵曲活動除了獲得北港媽祖宮董事會的贊助,並且在二○○七年九月一日,於媽祖宮廣場前舉辦總決賽,公開演唱進入複審的十九首作品,由媽祖信眾及熱愛音樂的朋友,票選出心中的〈媽祖紀念歌〉。
我一生忠於承諾,有「永不退票」的性格,一句承諾,我就信守了一生。當初答應郭慶文先生的事,雖然遲遲難以下筆,但是就像當初「一諾千金上棲霞」一樣,許諾的事,數十年來我一直耿耿於懷,今日郭理事長雖已作古,但對故人的諾言總算還是實現了,希望這次的〈媽祖紀念歌〉比賽活動,郭先生在天之靈也能聆聽到。
│初信基礎│
北港朝天宮的創建緣起,始自一六九四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僧樹璧和尚自福建湄州朝天閣,奉請媽祖神像來台,於農曆三月十九日登陸笨港(即今北港),由信徒立祠奉祀後,每年循例由笨港渡海回湄洲謁祖,回程在安平港登陸,三月十九日鑾駕回抵笨港,同時舉行盛大遶境。後來因為台灣割讓日本,海疆也日益險惡,謁祖的行程因而停止,但是地方信眾為了紀念此一例行的謁祖活動,仍然迎請聖母遶境。
值得一提的是,朝天宮早期都是出家人管理廟宇,一九一六年因發生台南西來庵抗日事件,日本人開始輔導地方人士接手管理寺廟,延續至今。但北港朝天宮直到今天,廟內的佛事仍然由出家人負責,並且加入佛教會,可說是「媽祖廟中的特例」。
其間,竹溪寺住持眼淨和尚,也曾派他的弟子會聖法師,到朝天宮照顧香火。會聖法師是我的學生,曾在台灣佛教講習會讀書,有一次我到朝天宮,他曾以兩百塊錢供養我,這大概是我一生受到學生供養最厚的一次。
對於民間信仰,曾經我也一度認為不究竟,但後來我驚覺到,像我自己的出家因緣,並非什麼高僧大德度我,而是不懂佛法的外婆,靠著民間信仰給我的因緣,所以我的入道,與民間信仰少不了關係。
我的外婆十八歲就開始茹素,和我外公結婚以後,仍然精進不息。每天清晨就起床做早課,她原本目不識丁,卻能背誦《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文,並且有一些奇異的生理反應,她自以為修得神通,更是努力修持。
我的童年,是和外婆同住的。每到半夜三更時分,她就起床靜坐,打坐時,肚子就發出翻江倒海似的嘩啦嘩啦的響聲。雖然童稚好睡的小孩,經常從睡夢中被他吵醒。於是就問:
「外婆!外婆!您肚子的叫聲怎麼這麼大呢?」
「這是功夫,是修鍊以後的功夫。」
我也深信這是功夫!後來我也經常接觸到普遍於民間信仰的巫術,譬如神道、扶乩、觀亡靈、走陰司等等。我從小就在這種民間信仰濃厚的家庭中長大。直到出家後,對這種奇異的行徑雖然有一點不以為然,但是也不激烈地加以全面否定。
我十二歲出家,一直在各處叢林參學,經過七、八年以後,才又再度回到家鄉,當時已經抗戰勝利。回到家裡,外婆正坐在一棵樹下做針線,我坐在她的旁邊,不由憶起兒時的情形,心想:外婆的功夫是肚子能發出巨響,但是幾年來,我遍參不少才德兼備的高僧大德,卻不曾聽說有人肚子會叫的,今天我要借此機會向外婆說法。於是,我打開話題說:
「外婆!您的肚子還會發出響聲嗎?」
「這種功夫怎麼可以缺少呢?」老人家信心十足地回答。
「這肚子的叫聲,究竟有什麼用呢?譬如汽車的引擎、飛機起飛的聲音,比起您肚子的聲音還大呢!但這只不過是機器發動的聲音而已。您肚子的聲音對於人類的道德,並不能提升;對於生死的解脫,並沒有助益!我在外參學,見過不少有修行的高僧,可是從來沒有人肚子會叫的呀!」
年過古稀之齡的老外婆,聽了我的話之後,很嚴肅地愣了半天,才說:
「那麼,修行應該怎樣才正確呢?」
我說:「修行應該從人格完成,從道德的增長做起;修行是明心見性的功夫,而不在於肚子是否能發出聲音。」
外婆聽了這一席話之後,她以慈祥的眼光,靜靜地注視我良久,但是我心裡卻難過起來。想到她老人家勤奮修行了數十年,甚至修鍊到具有異人功夫的境地。肚子會叫,對生命的昇華雖然於事無補,但是因此使她對宗教產生堅定的信仰,這是不容否認的。今天因為我的一番話,使她對自己數十年的修持,產生了動搖,失去了信心。我看她若有所失的樣子,實在於心不忍,後來雖然又談了不少話,但是外婆那悵然若失的神情,至今依然縈繞在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
因此,在我初到台灣那段時間,對於神道教瀰漫充斥、信仰複雜不純的社會,我雖然有心去淨化、匡正,但是並不極力去破壞深植在民間的神道信仰,因為我認為那是初信的基礎,不失為引導初機者入信的方便。
就像五十多年前,我到宜蘭弘法,宜蘭的南方澳、北方澳,從來沒有出家人去布教,是佛教沒有傳播的地方。不過,那裡有一間小廟宇,供奉著媽祖,當地的老百姓經常去燒香膜拜,香火不斷。老百姓沒有接觸過佛法,不知道正信的佛教是什麼,他們認為自己是拿香拜拜的,都以佛教徒自居。因此基督教去傳教也好、天主教去請他們入信也好,大家都不接受,雖然他們所信仰的並不是純正的佛教,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對佛教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念,因此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
當佛教的教理還沒有普及於社會,還不能提升民間信仰層次之前,初機入門的神道教也不必過分地加以排斥。當然,信仰要選擇正信的宗教,但是在正信尚未確立的真空狀況之下,雖然迷信,但總比沒有信仰好,迷信也可以填補人類心靈的空虛。因此我對於接引初機的神道教信仰,對他們安定社會人心所付出的價值,一直非常重視,而這種想法,是從小受到老外婆的影響使然!
正因為有這樣的一段因緣,所以在光復前後的台灣,由於日本推行神話信仰,台灣到處拜拜的風氣盛行,可以說三月一小拜,五月一大拜,那時政府認為民間信仰太過浪費,明令要「取締」拜拜,我當時甚感不平,曾為文諫阻。因為一些達官貴人每天宴會大餐,跳舞行樂,那不也是「吃喝拜拜」嗎?我認為拜拜不僅是民間信仰的基礎,也是過去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文化風俗,許多人利用這一天的集會慶祝,互相聯誼,藉以擺脫工作壓力,使身心得到紓解;他們借助媽祖的迎神賽會,鼓動他的精神,啟發他的靈志,好再鼓舞起精神,為未來的人生繼續奮鬥。如果人民連起碼的拜拜信仰都要禁止,他們如何獲得精神昇華的人生呢?
│信仰真諦│
信仰宗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雖然信仰神明常被譏為迷信,不過迷信也有迷信的力量,何況有些迷信只是基於行業的規矩,尊崇那個行業裡最有成就,最崇高聖潔的一個人物,把他神化成為人格神,成為自己的榜樣。例如:醫界崇奉華佗、藥師崇祀神農、縫衣者祀嫘祖、造紙業奉蔡倫、建築業尊有巢氏、書畫界奉吳道子、旅館業尊劉備、飯館祀灶王爺、豆腐店祭劉安、皮鞋店敬孫臏、爆竹祖師馬均、商人只奉關公、木匠都崇魯班、銀行業奉趙玄壇為財神等,這種精神崇拜,意在提升自己,而非裝神弄鬼,自然有其可取的價值和力量。
甚至如果將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組織起來,其實就像人間的政府制度。例如:拜文昌帝君是為求兒女聰明,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長;拜媽祖的人,大部分是靠海捕魚維生,用現在的說法,媽祖等於海事部長;東嶽大帝主持陰陽審判,主持刑罰,豈不和現在的司法部長一樣?
其他還有:玉皇大帝如總統,城隍爺如縣長,神農大帝如農業部長,太子爺是警察局長,瘟神是衛生署長,土地公是派出所主管,月下老人是婚姻介紹所,註生娘娘是助產士。此外,三官大帝的天官管賜福、地官管赦罪、水官管解厄,像福利部長;玄天上帝、北斗星君專司人壽保險,像保險公司董事長;關帝聖君主財,屬財政部長;保生大帝像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五雷元帥好像台灣電力公司的總經理等。
信仰神明,主要是緣於對未可知的自然現象不了解,或是在政治上不能獲得滿足,或是因為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於是便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解困厄,因此信仰神明,其實也含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希望與期待。
過去常有信徒問我,佛教徒皈依三寶以後,可以拜神明嗎?我認為皈依三寶以後,可以對神明拜拜,因為拜拜是平時的恭敬,而皈依卻是一生的信仰,對於神道教,我們不要排斥,畢竟皈依與尊重有所不同。我們平時對於一些不同宗教的人,不是也握手敬禮嗎?所以神是可以拜的。
我始終相信,唯有尊重與包容,佛教才會更有力量;我對於媽祖定位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沒有灰心,也不曾放棄努力。一九八八年在美國創建西來寺時,我曾有心在大雄寶殿旁,也為媽祖設置殿堂,可是接觸許多媽祖的信徒後,他們都表示,希望媽祖永遠安住在台灣,並不希望祂成為國際的信仰。在我的觀念裡,人生應該如行雲流水一樣,隨著地球的運轉,自在而遊,那麼我們的文化、信仰,也才能跟隨我們的步履,推行世界、普及十方。雖然媽祖殿後來沒有完成,但是我在西來寺伽藍殿上的對聯留下:
「東西伽藍同時護;古今威德到處靈。」
總說媽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民間及歷朝政治上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我想正如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所做的「媽祖文化」研究所說:「媽祖信仰與我國古代許多和平外交活動有密切關聯,諸如宋代的出使高麗,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歷訪亞非四十多國,明、清兩朝持續近五百年的對古琉球中山國的冊封等等,都是借助媽祖為精神支柱而戰勝海上的千災萬劫,圓滿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務。」
如今,媽祖文化儼然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媽祖信仰也如觀音信仰一樣,已經普及於中國民間。甚至今年(二○○七)九月,媽祖還將首度飄洋過海,到紐約「出巡」,就是希望能以媽祖的和平、慈愛,促進世界和諧,讓台灣走向國際。
近年來台灣的民間宗教抬頭,道教也在借助媽祖的信仰,擴大民間宗教的力量。然而我希望宗教的信仰者,能夠落實心靈的淨化,要提升靈性的潛修,而不是只流於民間的熱鬧活動。我們應該把媽祖的信仰提升,諸如加強對媽祖歷史的認識、歌頌媽祖救人的事蹟、效法媽祖信仰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情懷等,而不只是向媽祖祈求消災平安。
所謂「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個觀世音。」同樣的,「求媽祖,拜媽祖,不如自己做個媽祖。」我們能夠發心做媽祖,為整個社會消災免難,為全民祈求平安福祉;透過結合人間佛教的理念,來提升媽祖的信仰層次,相信這才是媽祖的本願。
(二○○七年九月一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