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6 - Four Principles for Acting with Integrity 《星雲法語6-做人四原則》
Scroll 3: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Dharma are Everywhere - The Four Essentials and the Four Kinds of Jealousy of Learning 卷四 處眾四法 讀書四要與四忌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四 處眾四法 讀書四要與四忌有上進心的人,無不希望自己進步成長,讀書就是重要的法門。一個健全的家庭,少不了書香;一個健全的社會,全民無不以讀書為建設方向。怎麼讀書,才是有效的吸收進步呢?以下這讀書四要與四忌,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要深入:有些書你不能用「不求甚解」的態度來讀,不但無法吸收書中精華,也無法真正瞭解,而是要深入提綱挈領、歸納、分析,並且記下讀後感,才能真正轉化成充實自己的養分。
第二、要懷疑:佛教有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意指你可以從懷疑入門,疑惑去除,也就心開意解了。讀書也是,你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卻不能道聽塗說,否則「盡信書,不如無書」。因此求知的態度,應該在疑處求解,在不疑之處求實證,這才是求學之道。
第三、要虛心: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讀書做學問亦然。若心中固執、傲慢、不肯虛心探討接受,再好的學問、知識,也都不能為你所用。
第四、要耐煩:廣大精深的學問,非一日可得,必須耐煩有恆,才能通達。宋朝陸游對兒子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耐煩、實踐,親身加以思維印證,讀書才能通曉。
另外關於「讀書四忌」有:
第一、忌粗疏:有些人讀書,看似知識豐富,百家皆通,但只要和他言談,便曉得他對問題只是浮光掠影,略懂皮毛而已。所以聖賢也告誡我們讀書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千萬不可粗心疏忽,一知半解。
第二、忌空泛:讀書,不能只是在文字、理論上空談,而不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最重要的是實踐,將所吸收的知識身體力行,才不致成為一個了無用處的「書呆子」。
第三、忌盲從:做人可以無我,但讀書要有我。讀書若無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消化,終究拾人牙慧而已,尤其人家怎麼講,你就怎麼信,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讀書要有我的慎思與明辨,才能有獨立的思想出來。
第四、忌武斷:讀書未經消化,容易造成武斷,自我執著,自我膨脹。如同覆蓋的杯子,裝不進任何法水,即使再好的知識,受用仍是有限,所以讀書應保持學無止境、虛心求教的心態,才能有所成。
以上這八種讀書的方法,提供吾人作為讀書時參考。
讀書四要:
要深入、要懷疑、要虛心、要耐煩。
讀書四忌:
忌粗疏、忌空泛、忌盲從、忌武斷。
待人四法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際相處,誰都希望別人以「和藹之容」、「謙抑之氣」、「恭敬之心」、「讚美之言」待你,那麼自己也應該以此待人;能夠「將心比心」待人,才能獲得人和。「待人四法」說明如下:
第一、以和藹之容見人:和藹之容最親切,最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反之,嚴肅而冷漠的面孔,令人退避三舍,不敢恭維。因此我們每天出門,要把自己的心情調整好,即使有不愉快、難過、生氣的事,也不能顯露在臉上,不要把自己不快樂的情緒感染給別人;能以和藹之容見人,別人必然也會報以善意的笑容。
第二、以謙抑之氣處人:人和人相處,最忌擺出高姿態,一副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樣子,如此即使你有再多的錢財、你的地位再高,別人也不會理睬你。做人要謙虛,要待人以誠、待人以禮,能夠謙虛自抑,反能更顯自己高尚的內在涵養。
第三、以恭敬之心待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雖有智愚,但人格的尊嚴沒有高低;再說,愚者千慮,也有一得。因此,我們待人,那怕對方是一個沒有學問、沒有能力的人,都要心存恭敬。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能相互尊敬,家庭才會幸福,社會才能和諧。
第四、以讚美之言和人:人都喜歡戴高帽子,也就是希望聽到別人讚美自己的好話。我們讚美別人,就是給人歡喜;讚美別人,能夠消除人際之間的隔閡。讚美別人,自己也不會因此缺少什麼,何必吝於對人讚美呢?所以,我們要想與人和平相處,學習很多讚美的言詞,並且經常把好話掛在嘴邊,並且常做好事、常存好心,人生必然一帆風順。
語云:「誠於衷,形於外」。待人和善的人,必有一顆善美的心,必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待人四法」就是:
第一、以和藹之容見人。
第二、以謙抑之氣處人。
第三、以恭敬之心待人。
第四、以讚美之言和人。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